第131章:大明版本的军校-《我要做明世祖》


    第(2/3)页

    只是受制于身份还是储君,目前的大明国力还在发展,没有很明确的提出而已。

    可以后呢?

    皇帝只有一个儿子,以后肯定会是小太子继位的。

    老李的心猛烈跳动着。

    因为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获得巨大功劳的办法,只要做成一半,曹国公的爵位能重新回到李家。

    可一旦走上那条路,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他还摸不清小太子对于做这件事的决心如何。

    多在京城里待一段日子,等着多了解情况,见到太子后再说吧……

    李继业捂着心口回去了,继续辗转反侧。

    ————————

    关外,大宁城。

    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在仁宣之时被废弃的旧城池终于重新焕发生机。

    李秉做上了他的老本行,从周边招募流民过来垦荒居住。

    为了鼓励人口迁过来,他还请示朝廷,开出了“落地分田”的政策,只要人来了,那就能按人头每人分得三十亩田,不论老幼。

    相对于此前政策,分得的田地也许少了,但一应的生产工具,比如铁犁锄头等等,都可以由朝廷低价租借,并且没有利息。

    甚至于辅助耕种的牛马,也因为去年的缴获而非常充足,可以让新来的农夫完全的把名下田地开发出来。

    而且大宁城还有农会存在。

    分田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口到来,等人在大宁城扎根了,李秉又会以各种理由和政策,想办法让农夫们加入农会。

    当然,对比起直隶那边大多“田地归公”的做法,关外的农庄还是用股份制用的多。

    毕竟对于离开老家过来开荒的百姓来说,他们没见过小太子的农庄有多好,信任度不高,还是得在手里捏住一份地契,才能安心的服从朝廷安排。

    等他们感觉到集体化生产的好,也喜欢了农会的制度后,便可以跟直隶那边同步起来了。

    除了农庄这种最基础的建设之外,第二项就是军队的管理了。

    毕竟大宁城的地位特殊,经济发展是其次,主要目标是为大明建立起北方的一个要塞。

    “周六福!”

    “去武会上课了!”

    陈永贵大声一喊,召唤小伙伴。

    他俩因为都是从京城周边加入的军队,在路上就有了交情,入伍后也幸运的分配到了一个小队,如今已经成好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