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海陆之争-《大清巨鳄》
第(3/3)页
能克制铁甲舰的自然是飞机,尽管元奇早已开始组建飞行器研究所,但什么时候能够鼓捣的出来,还真是难说,至于航空母舰,他现在还不敢想,连设想都不敢提出来。
《论海军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在民间引起的反响并不打,对于士绅商贾来说,这更象是对于执意要打南非一战的解释。
不过,朝廷和军方的反应却是不小,易知足对海军的重视毫无疑问会在很多方面反应出来,最为重要的是三点,一是军费大幅增加,毕竟建造铁甲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再一个就是军费的侧重比例,海军经费在军费开支中所占的比例肯定会高于陆军。最后一点就是人才的竞争,海军军官会更受欢迎。
为此,内阁大员、军方大员、资政院议员之间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海陆之争,力挺陆军的说中国自古就是陆权大国,而且现在疆域扩张一倍有余,需要大量陆军驻守,而且西北两省——安西、新疆,西南三省——大光、暹罗、交趾,都是新附之地,亦需重兵驻守,岂能本末倒置,重海轻陆?
赞成大力发展海军的,则以吕宋、爪哇、倭省、阿拉斯加、南非马普托皆悬于海外,且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必须大力发展海军,而且非有强大海军不足以保卫大清领土的完整,况且对于大清而言,来自海上的威胁远远大于陆地。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妥协,海陆之争也越演越烈,逐步扩展到各省地方大员和咨议局,各省报纸也掺和进来,继而演变遍及成朝野的一场大争论。
对于这个结果,易知足倒很是意外,他也懒得理会,对于他来说这种争论有利也有弊,总的来说,官绅士民热心国事是一件好事,值得提倡,没必要急于下定论,待的南非战事结束再做定论也不迟。
其实在他看来,所谓的海陆之争,争去争来,无非是争的一个字“钱!”等南非的金矿年产量一出来,估计也就没人再争论了。
莫桑比克海峡,莫桑比克岛,莫桑比克城。
莫桑比克城是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的总督府所在地,也是一个天然良港,是葡萄牙在东西方贸易航线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贸易港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这个港口的商贸地位急剧下降,变的冷清起来,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却是突然热闹起来,欧洲各国的飞剪船和蒸汽船相继抵达。
不消说,这些来自欧洲各国的船只都是冲着清英这场海战来的,原因很简单,清国海军舰队若是不直接去打开普敦的话,则必然会选择从莫桑比克海峡北部南下前往马普托,而莫桑比克岛则是必经之地。
三月二十日清晨,一支船队远远的出现在海面上,待的看清楚是悬挂着清国金龙旗的铁甲舰队后,莫桑比克城里登时就沸腾起来,在岛上早就等的无聊到极点的各国军事观察人员以及一些铁甲舰相关的技术人员纷纷涌向港口登船出海远远的跟着,当然,船一出海,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升起各自的国旗,以免发生误会。
旗舰“致远”号上,载钊举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一阵后面跟来的船队,道:“确实都是一些飞剪船和蒸汽木船,旗帜更是五花八门,应该是欧洲各国闻讯前来观战的。”
略微沉吟,肖明亮才道:”鸣炮,警告他们一下,让他们拉开足够的距离,莫桑比克海峡海流速度快,我们黄昏之前就能抵达伊尼扬巴内港,不能让他们进港。”
伊尼扬巴内是莫桑比克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最初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这里进行珍珠贸易,葡萄牙人来了之后又成为奴隶和象牙贸易港,距离马普托只有二百海里多点,以舰队的航速,一天就能抵达马普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