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万事俱备(三百收藏加更)-《光路星途》


    第(2/3)页

    “周末也不休息吗?”李经明走过去打招呼道。

    那个前台看着李经明点头问好,然后红着脸答道:“我们是轮休制,这周正好是我值班。”

    “不用这样吧,你说不定还是努纳呢。”李经明看着对方向自己行礼便笑着说道。

    “我是八三年生。”那个前台说出了自己的生年。

    “您好,袁素努纳(书友客串),我是八六年生的。”李经明笑着鞠了一躬,他刚才看了一眼对方的胸牌,上面是“袁素”二字。这一看就是天朝人的名字,不过对方的韩语非常地道,一点没有外国人的感觉,“努纳是天朝人?”

    “嗯,我父亲是从天朝过来在这里做生意的,在韩国认识的我母亲。”袁素被叫了努纳之后还是很拘谨,“后来我十岁时一家人就跟随父亲在韩国定居了。”

    “我在天朝居住了很久,那是个伟大的国度。”李经明露出回忆的神色,他想起了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

    “真的,你去过天朝?”袁素一听李经明也去过天朝,而且很喜欢天朝的样子,她便多了几分亲近。

    李经明点了点头道:“我在那里住了四年,高中就是在秣都上的。”

    “是吗,那可是一座古城,我还没去过呢,我是北方人。”袁素对于那个六朝古都也是心生向往的样子。

    “努纳,下次再聊,我先上去了。”李经明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钟,偏着头送上一个可爱的微笑,不走不行了,他可没有太多闲聊的时间。

    李经明走上二楼,这里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气象,现在这里的人他都不太认识,但是人家却都认识他,很多人走过的时候还会对着他善意地笑笑。李经明一一还礼,这些人看着就没一个比他小的,这里的人是由宋石宰招收的,基本都是天空联盟的学生(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的首字母分别为s.k.y故合称天空联盟)。

    这些人之所以都认识李经明,一是因为从一楼上来的那个楼梯的墙上,真的挂上了他的画像,也不知道宋石宰是什么恶趣味,还用框子给裱起来了。第二,李经明的专辑已经抱来了一百张样品,这些工作人员都看过专辑的封面,封面上就是李经明的半身照片。

    一百张专辑,可不是自己放在公司里收藏的,这些都要寄给那些专业乐评人。那些专业乐评人,在拿到专辑之后会作出自己的评价,然后在网络上发表出来,他们中有的人还在报纸杂志上拥有自己的专栏。一些比较权威的网站和杂志的乐评人,就是宋石宰主要的公关对象。客观的方面来说李经明这首《告白》本身就是上上之选,李经明的演绎也十分完美,那么宋石宰就得想办法让别人在主观上也说这张碟的好话。

    卖专辑是个很复杂的事,尤其是新人的处女专辑最需要营销。在韩国什么样的人才会花钱去买一张价格普遍在两万韩元以上的dvd专辑,这是所有音乐公司的市场部门都在关心的课题。

    喜欢音乐的人,在遇到合心意的音乐作品之后会出手,dvd的音质远不是mp3之类可以相比的,而hdcd的音质则更好,所以那些发烧友们会购买专辑用他们的各种发烧利器来欣赏,然后作为自己的收藏。喜欢歌手的人,在等到他们喜欢的歌手出了新作品之后也会出手,他们爱屋及乌,对于自己的“本命”会无条件支持,区区两万韩元自然不会在乎,不过新人一般是享受不到他们的支持的。还有一种人,他们会在文艺网站上,时尚杂志上花费大把的时间,而如果他们碰巧遇到一个被所有的乐评人点了赞的作品他们就会去买,因为那些乐评人往往会说一大堆专业的,玄乎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评论,弄得别人听了这样的作品就能提升品味一般。

    一般的人在网上,路边,商店里听到一首歌,就算喜欢也只是点点头说一声“不错”,最多回家下载音频,而不会去花大价钱买专辑来听。如果在网络上爆红就专辑大卖的话,那么2007年度的专辑销量冠军就不会是sg.wannabe而应该是掀起网络模仿热潮的wonder.girls。网络的力量要是真的有那夸张,那经纪公司中的巨头应该是拥有melon音源网站的leon.entertainment而不是s.m.entertainment。经济公司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一般人”中一些潜在的购买欲望激发出来,而这正是一张专辑最终销量的关键,让本来不会掏钱的人把钱掏出来才是一家经纪公司真正实力的体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