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李秀成-《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3)页

    作战指挥室中,基本上团以上的军官都在这里。

    之所以是团以上的军官过来,是因为淮海军的作战是以团为基本的单位。

    “各位,时间紧迫,一会儿开船之后,大家就要回到自己的船上。我在这里宣布一下作战任务。”

    齐刷刷的一声,全体参会的军官都站了起来,向董书恒致意。

    能够在董书恒的亲自指挥之下去完成一件任务,对于这些军官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随着淮海军将领的逐渐成熟,以后董书恒亲自指挥战斗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教导师二团第一个下船在宁波登陆。但是二团登陆之前,特战队二支队三大队要先行拿下炮台。这是宁波府最难拔的一颗钉子。”说着董书恒看向娄志刚。

    “是,请总统放心,特战队保证完成任务。”娄志刚站起来说道。

    “特战队上岸之后,在攻占炮台之前和当地情报部行动局的人联络一下,他们会配合你们。我们在战略人可以看不起朝廷,但是在战术上不要过于轻视清军。”

    “宁波炮台的守军当年也是敢于跟英军硬扛的!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二团的主要任务是接管炮台,以及跟特战大队配合拿下宁波府的各个城池。”

    “六师全体跟我南下,到了福州之后,顾克利带领一个团的偏师继续乘船向南,占领漳州,切断福建和广东之间的路上联络。”

    “剩下的跟我顺着闽江溯流而上,直接在福州登陆,不求一击而下福州,至少要切断福州与外界的联系。”

    ……

    会议很简短,董书恒大概分配了任务,回答了将领们的一些问题。顺便还提点了一下此战的注意事项。

    此时码头上的登船作业已经进入了尾声。

    在登船的队伍中有一位颇有气质的中年军官,正在几个队列间穿梭,安排着手下的队伍有序地登船。

    这名军官看起来非常的不同,他的身上刚毅中带着一些柔和的书卷气。即使他站在原地不动,也很容易就让人注意到他。

    此人名唤李秀成,今年31岁,他于清道光三年出生在广西梧州府藤县宁凤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父亲名为李世高,母亲姓陆,生有李秀成和弟弟李明成。

    他们给别人垦山种植,“寻食度日”,生活贫苦。李秀成的舅父是村塾教师,在八岁那年,把他带去读了两年书,他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

    到了十岁,家里生活太苦便不能再读下去了,把他叫了回来帮助父母干活养家。李秀成从小就很有才能,做放羊娃时拿一根长长的鞭子,鞭梢上绑着石头,让一大群羊服服帖帖的。

    后来在舅父的帮助下,李秀成获得了在村塾帮工的机会,在这里一边帮工、一边自学。正是这段“帮工各塾”的经历,磨练出了李秀成“外柔内刚”的性格。

    然而在村塾的收入对家庭的帮助有限,不久李秀成就又回到家中,春天来了,就上荒山去种兰,到了秋冬,又上山砍树、烧炭。他“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受尽了“孤寒无食”的折磨。

    清道光二十四年,广西落第塾师洪秀全和冯云山从广东花县进入广西宣传、组织拜上帝会,以桂平县的紫荆山为根据地,并向四周发展,招揽了大量广西、广东的贫困农民,每村每处都知道有“洪先生”。

    清道光二十九年,李秀成全家加入了拜上帝会。后来洪秀全等人起义反清,李秀成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太平军,成为了一名圣兵。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五月,太平军出湖南、攻武昌,下江南,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十四日,建都南京,改称天京。此时,李秀成在春官正丞相胡以晃手下理事。

    七月,经东王杨秀清亲自提拔,李秀成成为右后四军帅,把守太平门外新营。

    八月,又升为后四监军,在天京仪凤门外高桥驻守。李秀成“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对“修营作寨”之事都是尽心尽力。因此,各级上司都很赏识他。

    淮海军奇袭江宁之时,李秀成就驻守在江宁城外,后来同其他的东王府守将一起,在东王府幕僚的劝说下向淮海军投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