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向这门亲事的重视-《元府女姝》


    第(2/3)页

    想到这里就往甲板看看,他的烂泥儿子以烂泥的姿态躺着,没辜负当父亲的腹诽,卫王懒得说话,世子也聪明也有城府,就是前有云展,他跟在后面乐享清福,没出大差错的时候,卫王不想寻气生。

    这是汪学士的话,和卫王的想法,卫王开口的时候,就不能像汪学士一样的说话,卫王打心里还欣赏另一个人,不是皇帝,是他最小的皇妹,大仪大长公主。

    那一年先帝,卫王的皇兄驾崩,窦万弗封锁宫门,顺义太子强闯宫门,两下里火拼,都不顾先帝身躯,窦万弗逃走以后,顺义太子也要封锁宫门,大仪长公主带着一部分的官员,不是先帝眼里的重臣,却是当差无愧的重臣,包括被先帝素来低看的人,由各殿下府中侍卫、各国公府中的家兵,他们也是闯入宫门,顺义太子伏法,大仪长公主主持国丧。

    三年国丧里,先帝膝下十三位殿下还剩下的十二位,有人出来各种姿态,有人安静无欲无求,有人蜇伏等等时机,最后也是由长公主主持,重臣们推举,皇帝登基。

    至今四海升平,无风无浪,有人要说水面无波水底海啸,这在任何一个太平朝代都有,太平朝代说的应是表面无事,繁华如锦。

    后来有谣言出来,说顺义太子的封号与公主撞上,字虽不同而音同,卫王等却早知道,卧病多年的先帝因不喜欢大仪公主,册封太子顺义时故意给这个名字,本身就不是爱称。

    有人可能要说,太子生前没有封号,一般死后追封。

    顺义太子有,身体不好的先帝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被百官们追着求立太子,他故意立了一个不喜欢的儿子,这一点从后面众多的遗旨,每位殿下人手不止一张就可以看出,先帝道:“我儿颇佳,堪名顺义。”就这样叫起来。

    这位太子患得患失的在东宫位上,和他十二位皇弟搅尽风云,也所以没有太多的才干拿出来,大仪公主废除他时,反对的人并不是很多。

    在卫王来看,大仪公主不可能错,她既然要定外省集镇上的民女为儿媳,并特意相请卫王殿下和汪学士做男家的大媒,前往新集提亲事,公主没有错,错的人是还没能理解这亲事的自己和汪学士。

    卫王也胡扯了一通,什么民女不影响京中各处的掣肘,云展见过民女,一定相中她能生。在这样的朝代里姑娘们能不能生,表现在很多地方,什么臀部宽,什么媒婆的嘴,什么生下来就自带福瑞等等......听得汪学士无可奈何,指点着手中的礼单:“王爷您住了口吧,咱们说正事也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