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陆言填坑-《考研在秦时》
第(2/3)页
所以吕不韦跟嫪毐分掌罗网,韩国暗杀嬴政一事另有隐情。
关于武遂的一切,也已经被人刻意地抹去。是谁有权利,把王齮从太原“刷”地调至武遂,促成了他的复仇?
陆言把秦国的时间线往后推,嬴政13岁继位,当时自己正在魏国。
秦国朝堂三系并立,华阳太后、夏太后、赵姬,辅政大臣有吕不韦、熊启、王齮、蒙骜等。
王齮和蒙骜都是三朝老将,想让他们领军出征,要有朝堂决策,名义上获得秦王同意,还要征求本人同意,绝不可能这么毫无声息。
之后夏太后死,引发成蟜之乱。在秦法中,有一项:告奸者与缉拿者同功。成蟜叛乱,主要人员成蟜和樊於期都逃出秦国,嫪毐这个告奸者功勋最大,又有赵姬支持,获封长信侯,有太原封地,如日中天。成蟜虽然在赵国被杀死,但那是后来罗网暗杀,已经上不得台面。
到这里,嫪毐封太原,王齮镇太原,他们两人自然而然容易被联想到一起。当时陆言就是这么想当然的。
也只有这么解释,王齮才能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武遂。因为秦王印玺在赵姬那儿,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嫪毐。
武遂一案,简直是明摆着告诉秦国朝堂上的聪明人,我嫪毐准备造反了。他这么有底气,肯定不是来自那两个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应该还有雍城的宗亲支持,不然杀了嬴政你扶持谁上位呀。
好,陆言又在脑海里把宗亲拖上舞台。
嬴政平安归来,嫪毐必然坐不住了。
在咸阳王宫暗杀嬴政已经不可能,前面说了,造反也不可能。
那么他就只能蓄势,给政敌吕不韦和熊启致命一击。到时候即便是嬴政亲政,嫪毐已经大权独揽,又有宗亲支持,可以再废你一个秦王,扶持一个新的。
夜深人静有助于思考,陆言把这些捋了一遍,他相信,关于嫪毐的目标,自己的推测已经接近无误。
这里面,吕不韦握着罗网,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破月当时曾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符合他所说的“不可长保”的人,有两个:一直掌权的吕不韦,一朝突起的嫪毐。
六剑奴以佐弋竭为首,破月当时的态度表明他不是嫪毐的人。
罗网不一定是我的敌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