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半年多的时间,姜澜和张三丰时常论道,各自都有匪浅的收获,结下了一定的情谊,可称一句道侣。 “如此,姜澜告辞!” “恕老道不远送了,祝姜小友仙道永昌!” 伴随着两声爽朗的笑声,在哒哒的马蹄声中,姜澜开始了他新的旅途。 看着远远离去的姜澜,张三丰眼中有神光流转。 “或许,他会是九州大地,最后一位飞升者。” 张三丰的话意有所指,听着一旁的几位弟子心神震动。 …… 崆峒山,位于甘肃地界。其间峰峦雄峙,悬岩峭壁耸立,林海浩瀚,烟笼雾锁,泾河、胭脂河交汇环抱,轩辕黄帝、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慕名而西至登临,素有北国之雄,南国之秀的称号。 弘治十七年,六月初一。 这一日,崆峒山接到了姜澜的拜帖,整个崆峒山自然也忙碌了起来,常年闭关的初祖飞虹子道人也出关准备。 还是那句话,人仙法驾,对于任何门派而言,都是大事。即便是两教祖庭的龙虎山和白马寺也不例外。 三日后,崆峒山山门前,崆峒派第四代掌门人飞云子带着一众崆峒派的长老弟子,亲自迎接姜澜的到来,和当初上武当山一般,一切都是最高礼遇。 崆峒山深处,一座雄浑壮阔的大殿中,姜澜也见到了崆峒派的祖师,第一代掌门人飞虹子,崆峒派第一尊人仙。 虽然身为人仙,但是也大限将至,有些一些暮气。和陈抟祖师的童颜鹤发、双眼凝碧不同,飞云子已经有些老态龙钟。 在姜澜说明来意之后,飞虹子微微皱眉,有些不能理解姜澜的举动。 “小道友,老道能理解你的想法,自当成全,可是你当真考虑好了?” 姜澜闻言,点了点头道:“这便是我的求道之路,如今天地灵气消散。除了借助人道气运之外,再无其他能够踏足丹境的方法。” “好气魄,好气魄。如此,老道自当成全道友,不过小道友,老道绝不会留手,若是小道友输了,可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飞虹子玩笑般的告诉姜澜,只会交手一次,如果没有打赢他,想要挑战第二次,那就别想了。 姜澜闻言,自是有些感激,连忙道谢。让这样一位老人家陪自己折腾一次,姜澜自然是心怀感恩。 “多谢前辈成全,姜澜感激不尽!” 闻言,飞虹子哈哈大笑,道:“老道也只是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够看到破碎飞升的景象吧。” 两人交谈一番,随后将论道时间定在了一个月后,就在崆峒山巅论道。 然后姜澜就在飞虹子的安排下,暂且在崆峒山住下。 …… 翌日清晨,姜澜如同往日一般,沐浴在朝霞之下,催动大洪炉经,吞吐朝霞。 寸许大小的精致小炉在姜澜身前滴溜溜旋转,一缕缕金色的霞光在姜澜周身凝聚而出,没入小炉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