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贵山后退一步,尽量李红帘接近他,见这孩子的思维和动态有所顺意。李红帘又继续问道:“你的父母呢?怎么小小年龄会出来流浪?”这个孩子见李红帘提起父母,他的表情立即显得有些凄凉,回答说:“我父亲就是被穿得漂亮的人打死的,他们还抢走了我的娘,”说道这里,那孩子眼里闪出泪花。 这儿童继续说道:“那些人很凶很凶的,抢走我娘时,我跑上前去抱住我娘的腿,不让他们抢走娘,可他们将我拉开,还用脚踢我、用鞭子抽我,我打不过他们,也跑不过他们。然后将我娘拖到一辆马车里,就赶着马车奔跑离去”。我跟在马车后面使劲追啊、追了一段路后,突然前面停放一辆马车,从马车上下来几人,他们就是打死我爹、抢走我娘的人,这些人都穿得漂亮。然后他们叫我上车,说是带我去追赶娘,我上马车后,他们将我手脚绑住,还堵住我的嘴,蒙上我的眼睛。过了好一会后,他们停车将我扔到一个我不认识的地方,那里什么都没有,荒无人烟。还好的是他们并不要我死,离开时解开了我身上的绳子,松开手脚后。我自己将堵住嘴里、和矇上眼睛的东西取下后,再看看四周,这些坏人已不知去向了。” 今天这孩子遇上陈贵山夫妇,一口气说上那么多的话,像是在倾诉自己太多的委屈,让李红帘一时插不上嘴。 待孩子的话停了后,李红帘又问道:“你是怎么又来到五龙镇的?”这孩子一时答不上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李红帘见他难以起口,就换个话题问道:“那你知道你们家住在哪里吗?”他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不知道。”李红帘又问:“那你叫什么名字呢?到这里多久了?”这孩子仍然摇着头说不知道。 陈贵山夫妇为了收养这孩子,必须要询问孩子的相关情况,倘若是本镇、或附近的孩子,就通知他的家人,将其孩子找回去。李红帘继续又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呢?”孩子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说道:“我不知道我父亲叫什么,但我常常听别人叫他刘师傅。”陈贵山一听这孩子的叙述,知道在本镇的附近没有哪个叫刘师傅,更没有听说附近有那个男人被恶人打死、而妻子被抢的事。在近两年间也未曾有过类事发生。 看来这孩子的确离本镇甚远,陈贵山走近孩子面前,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是坏人,是郎中,就是专为病人治病的,想收一个徒弟。”这孩子好奇的问:“当徒弟有没有好吃的东西?”孩子也不懂得什么叫郎中,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吃药治病的事情,也不知道什么叫徒弟。 随后,陈贵山夫妇将这孩子,带到一家饭馆,让他满意地吃了一顿的好饭好菜。然后将他领到雇房住处,把预先准备好的衣服给他换上。陈贵山又给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 在交谈中,陈贵山一边说,一边在无意中作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名叫‘叶下分枝’那是‘水火’拳中的招式,也是‘水火’拳中最基本的一招,可攻防兼备。没想到这小孩对陈贵山比划的动作十分惊讶,突然显得很兴奋。 这孩子从有点记忆开始,从来被人欺负,尤其是父亲被打死、母亲被抢走,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他知道陈贵山那样的动作,是用来打架的。于是,他突然对陈贵山亲热了许多,意思是想学陈贵山这样的武功,像这样的情况陈贵山当然也很高兴。就对孩子说:“我这样做,你就跟着我这样做,就叫徒弟。”小孩才弄明白了什么叫徒弟。所以,陈贵山用简单的事例,使其这孩子懂得了徒弟的一点概念。 陈贵山向来都是光明磊落,以侠义心肠待人。他不想将这孩子占为己有,因这孩子还没有正式姓名,如果将他直接收为义子,就得跟自己姓陈,就显得太为己了。既然别人称他父亲为刘师傅,他一定是姓刘,以后他刘家也能有个传宗接代,而他又唯一对武术感兴趣。陈贵山想好了这一切,就和妻子商量,将这孩子叫到跟前,并将自己的意思告诉妻子。李红帘很支持陈贵山的做法,于是对这孩子说:“你本就姓刘,因为你爱好武术,那你的名就和‘武’同音,以后都叫你刘五。”所以,刘五大多数时候称陈贵山夫妇为师父师娘,也可称之为义父义母。 陈贵山、李红帘夫妇收养了刘五,很是满意。刘五这孩子也很高兴,从此以后刘五有了依靠,得到了师父师娘的呵护与关爱,从一个流浪儿,走上了正规的人生路。 如今,刘五碰上原先一起在街头乞讨、争吃争睡的同伴们说:“现在我有师父师娘了,也有姓名了,以后别人再也不会叫我小杂种、小叫花咯。” 刘五被陈贵山夫妇收养那一年,这个又黑又瘦又矮小的流浪儿童,究竟有多少岁,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大约在**岁左右吧。刘五跟了陈贵山夫妇后,夫妻二人待他如同亲生孩子一样,很听话很懂事。之前他是个野孩子,时常和其他流浪儿童发生争执,挨了不少的打、受了难听的辱骂,为了生存,在那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经历度过,懂得了避强就弱、避实就虚、察言观色的道理。所以,像刘五这样的儿童,已经历了不少的人生坎坷。 刘五跟了陈贵山夫妇、如鱼得水,既学医学文、又习武强身,与一家人没两样。无论陈贵山走哪儿,都将他带到那儿,很多时候带他去高山峡谷、荒山野岭、荆棘草丛采取中草药。 话说双龙山的核桃,却是闻名天下,因为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种核桃。其中最重要的是土质,扁石子、豆粉土、夹带黄色沙粒。无论天干天旱、还是久湿雨多,都不受影响。天干旱时,到了夜晚,土质就回潮转湿;雨水多时,这种扁石黄沙土,也不吸取太多水分。能利湿和渗透水液。 正因为地理土质特别,双龙寨上的核桃颗粒大小均匀,外壳色泽黄亮而薄、核桃肉饱满细腻,清香可口,不含有苦涩;油脂浓度均衡,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需求的有益物质。如氨基酸、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对大脑细胞、脑血管有独特的改善作用,对脑梗塞、脑萎缩有康复作用,对心血管也良好的改善性,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这里的核桃在五龙镇附近、及上下开平县和洲县都有名气。所以双龙山的核桃一直畅销好卖。 前面说过,陈氏兄弟,三弟陈立思专门经营核桃,每逢赶五龙镇集市的日子,他都会挑一担核桃去卖。今日又是赶集之日,陈立思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摆好摊位,他面前摆放两筐核桃,向往常一样吆喝着,吸引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客人。大家一看,卖核桃的小伙子,又在叫卖山核桃了。 近日,五龙镇的菜市场上,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一位卖鱼的姑娘。这位姑娘和陈立思一样,每逢赶五龙镇时,就打鱼到市场来卖,陈立思卖干果在南顺路,与这卖鱼的姑娘各是个地方,一个在街道上、一个在菜市场,相隔一段距离。 这天,卖鱼姑娘又挑鱼来到、五龙镇市场上卖,菜市场就在南顺路靠南边,卖鱼姑娘就是从水龙山来,她将鱼放在市场的海鲜类位置。从水龙山到五龙镇,至少要走一个半时辰,此时她身上的汗水已经湿透了整个衣服,卖鱼姑娘放下鱼桶,然后轻轻地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又巧妙地脱下外衣,让身上的热气散发出去,使身体凉爽舒适些。汗水湿透了薄薄的内衣,紧贴着身体上隆起的肌肤。 这卖鱼姑娘举止大方,天真无邪,举手投足都能看出她的柔性,语气文雅,蕴含着超凡的气质。不仅如此,她生得一副鲜花般的面容,还有曼妙的身姿,曲线分明。正因为她具有这十足的女性特征,就容易惹来是非。她名字就叫蒋金兰。 蒋金兰轻叹了口气,放松一下全身,然后又卷起衣袖和裤管。那四肢美白的肌肤,光滑细腻,不仅让异性着迷,就是同性人也久看不舍。 正在这个时候,人群中一富家公子,在偷偷的窥视着蒋金兰。当他看到蒋金兰第一眼时,眼前一亮,当他久看、细看时,这位富家公子整个骨头都酥软了。 这位富家公子叫韩松,是邻镇顺通镇人,他身边长期跟随着两个仆人,也算是韩松的保镖。这两个仆人一个叫巴图,一个叫桂二,这二人有一些拳脚功夫,韩松也一样,会几下三脚猫招式。主仆三人臭味相投,早年就搅在一起,由于韩松家大业大,以富家公子自居,他们三人就有了富贵贫贱之分。所以巴图、桂二俩一直以下人的身份、伺候着韩公子。 今天为何这么巧合?其实,这个放荡****的韩公子,早已打听到水龙山,有位既美貌温柔、又勤劳善良的打鱼女。 韩松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名叫韩运根,镇上居民都称之为韩老爷。韩老爷和夫人一直是一个循规蹈矩、以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为宗旨。早年韩老爷和几个要好的伙伴外出闯荡,到了京城就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小生意,或许是因为信用和诚信,从小生意开始,一直以来顺风顺水;又转为做布匹生意,鸿运滚滚而来,然后又升级高档的绸缎生意,在京城已很有名望。 韩老爷当时的生意、金钱就像潮水涌进兜里,被名利蒙昏了头,到了中年,还未找到一位合适女人结婚成家。后经人介绍,和一位女子相识,双方觉得满意,很快他(她)们就选定了良辰吉日完婚。婚后,韩运根在夫人的帮助下,又将丝绸生意扩大,后来韩运根觉得钱也赚得差不多了,加上国内的形势日趋不稳定,就决定退出生意场,搬回了顺通镇的老家,韩运根夫妇本想隐姓埋名,做一个悠闲自在的人,过着安静平淡的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