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土重来04-《日落末唐》


    第(2/3)页

    天明后,谢瞳等人终于返回了襄阳,众将士已经疲惫不堪。

    王道勋竟然亲自出城迎接他们,令众多吃了败仗的将士们重新拾取了些信心。

    看到众人垂丧气的样子,王道勋担忧的道“谢瞳,情况如何!”

    谢瞳忙将夜袭的来龙去脉说给王道勋听。

    王道勋兴奋道“这就足够了,想搭建浮桥,没有三五日的功夫是难以做到的,你这一手极为漂亮,黄巢至少耽误七八日的时间,这七八日,足可让大唐帝国争取足够的时间,调度兵马,援救襄阳,虽然折损了兵力,但你大功一件。”

    谢瞳不好意思道“请大人责罚”。

    王道勋不耐烦的道“责罚个屁,行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帮兄弟,就当作是为帝国捐躯了吧!”

    王道勋拉着谢瞳往城内走,边走边道“老夫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向朝廷请求支援,并召集了附近州县的士兵,拱卫襄阳,哈,今次老夫要与黄巢决一死战”。

    谢瞳听罢,心中充满了不安,王道勋似乎要与襄阳共存亡,这不是一个好消息,朝廷的大军,主力分布在长安洛阳以及山东和江南一带。

    长安的兵力要拱卫京师,防范西北两方向的胡人,不可能援助,而大江东部的兵力又太过遥远,远水难救近火。只能期待宋文远和司马相如的援军了,可这两人,能够派兵救援吗?谢瞳不可置否。

    谢瞳继续道“大人,附近州县的兵力大概有多少人马?”

    二人已经步入会客厅,王道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道“可以调用的人马不多,加起来绝对不过两万人。”

    谢瞳思虑片刻,道“大人,请恕卑职直言,对面的人马在四十万以上,以大人现有的兵力,莫说是在襄阳,哪怕是长安洛阳都未必能抵抗,死守下去,定然要全军覆灭。”

    王道勋猛然一拍桌子,不悦道“谢瞳,难道你怕了吗?身为大唐帝国的军人,就没有退缩这两个字,你简直是让老夫失望!”

    这是今日第二次有人向谢瞳说起这两个字,谢瞳解释道“大人,本人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只是认为,敌人来势汹汹,我等应当保存兵力,徐徐撤退,并阻击敌人,如果能够守的住,本人何尝不想再襄阳城下痛击敌人。”

    王道勋道“你只看表面不看内涵,黄巢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只要我等守住月余,待我帝国援军一到,定然能够席卷敌军,一句荡平逆贼。”

    谢瞳道“大人,如果没有援兵又怎么办?不是徒添损失吗?司马相如与宋文远的为人,恐怕大人比在下更为清楚。”

    王道勋怒道“朝廷是不会放弃襄阳的,襄阳乃大江咽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如若失守,敌军可直逼洛阳,届时局面要比现在严峻的多。”

    谢瞳还要争辩,王道勋冷冷的道“不要在所了,老夫已经决定与襄阳共存亡,谢瞳你若怕死,赶紧带着你的家眷和朋友离开,老夫不会挽留!”

    言罢,他怒气冲冲的离开大厅,扬长而去。

    谢瞳看着王道勋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酸涩的滋味,他太固执了,固执到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

    两日后,老赖的粮队已经6续抵达襄阳,算是为大战前的襄阳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民间谣言四起,黄巢大军到达的消息已不胫而走,然而令谢瞳疑惑的是,没有任何敌人的消息。

    或许是黄巢上次吃了大亏,今次改为稳扎稳打,保证上次的事情不会生。

    而四周州县的军队也6续的开进了襄阳,城外的大营也仓促的建了起来,十余座五丈高的箭塔,完全可以俯瞰四周,可以抵挡敌军步兵的猛力冲锋,效果奇佳。

    然而老赖还没有回来,他带着最后一支粮队,压阵归来。

    又过了三日,襄阳的东南方向出现了大量的敌军,如黑云压阵一般,密密麻麻的朝着襄阳压过来,几乎遮天蔽日。

    谢瞳与王道勋一同立在城头,此刻二人心急如焚,老赖不知在哪里,为何还没有回来,眼见敌人攻城在即,他很有可能连城都进不来了,甚至连粮草都有可能被敌人劫了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