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要拼了-《变革1854》
第(2/3)页
清廷的其他地方督抚们为了安定地方防备长毛、保境安民、防范洋夷等原因先后加起来也订购了五十万支抬枪,三千门野战山炮,二十艘六百吨的内河铁甲炮舰,大力散也有300吨。
原因吗,主要是卖的太便宜军火连钢铁加都不值,二是可以易货,丝绵瓷器茶糖等很多地方都产的。
至于工业船制造军火的本钱那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宋海平算了下这下赚的钱真是老着鼻子了,这些货物一部分拨给日本幕府让幕府层层赏赐下去用来支撑幕府政权。另一部分低价投入市场,打破日本豪商们的垄断生意,从日本市场上换回来的大部分白银拿去南洋买米,南洋那里大米价格低得惊人。
正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日本幕府现在又是大规模招兵,又是大规模招工的,钱粮方面没有宋海平和林海洋的支撑用不了几个月就要破产。
挑起清朝上下的军备竞赛后,每日督抚手下来日本馆下单的络绎不绝,宋海平反而没什么时间离开京城了,只好将礼部给的日本馆当做了东洋军火倾销办事处,大面额的银钱往来诸多不便,宋海平干脆又在京城买地开了一家日清银行。
这家日清银行除了私下铸银币之外,还开始了民间小额信贷业务,收取民间存款,按照存款时间给与三厘到六厘不等的利息,同时开展贷款业务,以七厘到一分二不等的低利息将其他在京开贷款业务的清朝钱庄打的溃不成军。
至于存款利息,在这大清更是个新鲜玩意,这个时代洋人的银行存款才有利息,四九城可没见过这好事呢,以山西为主的银号倒是负责保管银钱,但还是收费的。一听说,银子能下崽了,很多人将信将疑的将藏在墙里地里的银子拿出一部分来存进银行去试试水。
这个时代,月息三分利才是正常。要是换了当铺之类的地方,盘剥只能是更高。这一下,肯定是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但是现在正值日清蜜月期,谁也不会挑这个时候出来闹事。
满清朝堂这边吵了一个月多时间后,最终最出决断,让叶名琛有限度的答应洋人修约的条件。例如,开放港口、鸦片贸易合法化、关税优惠等都可以答应。但是,来京城驻公使并派洋兵保护一律不许。
在满清看来,朝廷上下对洋人已经付出了很大的诚意了,又是增加通商口岸,又是鸦片合法化贸易又是关税优惠的,洋人哪怕有一点良心都应该同意了。除非真是如同日本使节所说的,洋人换约之意本来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是要铁了心亡我大清的,才会拒绝这个条件。
公文周转,又过了一个多月后,叶名琛再次将洋人的意见送过来:洋人们说了,洋人拟定的条约清廷不能更改一字,而且马上就要同意在京城换约,不然等待清廷的就是战争。
咸丰看完叶名琛的奏折后直接摔在了地上,怒骂道:“洋人果然是狼子野心,亡我大清之心不死。朕和洋夷誓不两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