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何甜甜照例每隔两天就去老宅看看郑读。 每次她要么端着一盘三合面的馍馍,要么捧着几个鸡蛋。 招摇过市,从村头绕到村尾。 不到半天功夫,全村的人都知道她这个做大哥的是如何照顾分家出去单过的亲弟弟。 即便那天在村口,何甜甜跟郑读吵了一架。 第二天,何甜甜丝毫不记仇,还是又跑去了老宅。 没有意外的, 何甜甜遇到了铁将军把门。 她蹲在门口一直待到晚上。 周围的邻居看了,赶忙告诉她:“哎呀,郑木匠,我早上好像看到你家小四背着一大包东西出去了!” “出去了?这混小子,难道不听劝,又跑去县里——” 说到这里, 何甜甜仿佛忽然意识到自己险些说漏了嘴。 她赶忙住了嘴,站起身, 一边往村头走,一边左右寻找。 她这是预防随时碰到回家的郑读呢。 又在村东头蹲了半宿,始终都没有看到郑读的身影。 何甜甜急得不行。 当天晚上,她几乎都没有合眼。 天刚蒙蒙亮,她又爬起来。 何甜甜先是去了老宅,依然锁着门。 接着,何甜甜又去了村口。 如此折腾了两天,郑棋看不下去了,直接翻墙进了老宅。 “爸,小叔的铺盖没有了!还有他的衣服,也都拿走了!” 郑棋看到光秃秃的床铺就知道,他这位极品小叔,约莫偷偷溜出去当盲流了! “小四儿!小四儿!!你、你这孩子, 哥哥是为了你好啊, 你怎么还跑出去了?” “没有介绍信, 没有正经工作,你出去了,可咋活啊!” 何甜甜又是惊愕,又是着急。 众人看她这般, 都忍不住的感叹:唉,郑木匠是个好大哥,可惜郑读太不争气,更没有良心! “郑渔”不过是说他几句,他居然就闹离家出走! 这年头,没有介绍信,擅自往外跑,那就是盲流啊。 他们郑家村的村民,大多都是老实本分的人。 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县城。 就是郑木匠这一家,往上数三代,也没有似郑读这般大胆妄为的人。 不说“郑渔”了,就是其他的族亲、村民,暗暗责怪郑读胡闹的同时,也不禁为他担心。 王老太更是天天哭闹。 她哭,是心疼、记挂小儿子。 她闹,则是觉得“郑渔”这个大儿子不是个好大哥, 没能管好弟弟! 众人:…… 这老太太, 不但偏心,还不讲理呀。 就是可怜了郑老大,就差把心挖出来给弟弟了,结果—— “我去把小四找回来!” 何甜甜用力抹了把脸,坚定的做了这个决定。 众人想劝两句—— “谁都不知道郑小四跑去了哪里,郭嘉这么大,你去哪儿找?” “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出去找人了,你这一大家子该怎么办?” 但话到嘴边,众人又咽了回去。 何甜甜满脸决然,一副“就算上天入地我也要把弟弟找回来”的架势。 至于郑家的生计,咳咳,郑家除了一个郑木匠,又出了个“小秀才”呀。 郑棋写了几个小故事,寄去了《儿童文学》之类的文学期刊,居然都发表了。 一个巴掌大篇幅的文章,居然得到了五块钱的稿费。 不到半个月,郑棋只靠稿费,就赚了二十来块钱。 这比一个正式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多啊。 关键还不费什么力气,只是动动笔杆子就能赚到钱。 而郑家,也是因为有了郑棋的这个收入,才能让“郑渔”窝在家里好生休养。 现在,“郑渔”不过是跑出去找人,家里的状况似乎也不是不允许。 “爸,您如果实在想去找四叔,那就去吧。家里还有我呢!” 郑棋开口了,他没有劝阻亲爹。 一来,他知道亲爹责任心重,四叔没有成家,在亲爹看来就是没长大的孩子,需要好好照顾。 二来,奶奶闹得太厉害,话里话外更是透着是他们大房把四叔逼得离家出走的意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