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都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了,真不愿跟两个十二三岁的弟弟挤一张炕啊。 当然,忍一忍,还是可以忍下去的。 但,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万一亲爹这次也犯了倔劲,好几天都不来接,那、那他们娘儿五个,可就被晾在宋家了呀! 如果灰溜溜的自己回去,就没了任何资本,到时候,就要任由奶奶和小叔摆弄。 一个弄不好,大房既要卖闺女,还不能分家! 郑琴一想到这些,就忍不住的发愁。 “姐,放心吧,我有办法!” 郑琴都能看出来的困局,郑棋如何看不出来。 他知道,在亲娘赌气带着他们姐弟四个走出郑家村的时候,就丧失了主动权。 当然,郑棋还有个杀手锏——离婚! 套用后世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人与人之间,就比谁更能豁得出去。 谁更狠,更能挺得住,谁就能获得胜利。 亲爹是个王者级的愚孝男、扶弟魔,但他还没有达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离婚”就是一剂猛药。 郑棋刚重生回来的时候,就曾经想过,他要用“妻离子散”来惊醒亲爹。 ……唔,事情绕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这个点。 虽然多了几分波折,但,郑棋还是有办法拉回来。 但,这个杀手锏需要资本。 比如,他必须用实际情况像亲妈证明,他们母子五个即便离了郑渔,也能过得很好。 宋家众人的“不欢迎”,加速了郑棋的计划。 来到宋家的第一天,郑棋就开始暗自盘算。 作为家里的长子嫡孙,郑棋还是颇有些地位的。 虽然比不上郑读受宠,却也是第二受宠的人。 宋春红对这个大儿子也非常疼爱。 去年,郑读升了初中,在镇上的中学读书。 村子里距离镇上有十几里路,一来一回很是费时间。 为了节省时间,也是不让郑棋那般辛苦,家里人就让郑棋在学校吃午饭。 正常情况下,学生们都是自己带饭。 巧的是,郑读也曾经在镇上读书。 他上学的时候,偏心的王老太没少给他偷偷塞钱、塞粮票。 宋春红现场抓住了一次,很是闹了一场。 王老太又羞又急,脱口喊了句,“等你儿子去镇上读书的时候,我也给他钱!” 王老太这么说,不过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偏心,怪只怪宋春红的孩子太小,还不能去镇上读书。 不去镇上,自然也就享受不到这些待遇。 王老太只是一句托词,宋春红却牢牢记住了。 待到郑棋终于可以去镇上读书的时候,她立刻就找到王老太,毫不迟疑的伸出了一只手。 “娘,当初您答应的,说只要老大去镇上读书,就也让他跟他小叔一样!” 王老太那叫一个尴尬。 偏偏自己确实说了这样的话,而她对大孙子郑棋也确实还有几分疼爱。 为了证明自己“不偏心”,也为了不让自己跟大儿子、大孙子离心离德,王老太忍痛拿了钱和粮票。 当然,给是给了,数量却远远不能跟郑读相比。 不过,郑棋不在乎,他本来就不像郑读似的好吃懒做、不体恤家里。 他心疼父母,不舍得花,便把奶奶给的钱全都偷偷攒了起来。 一年下来,竟也有了五块钱的私房。 原本,郑棋是想把这些钱交给亲妈补贴家用。 但,随后发现亲妈埋怨亲爹贴补奶奶、小叔的同时,也在偷偷拿自家的钱接济她的娘家。 郑棋:…… 唔,这些他都理解。 只是他无法傻兮兮的把私房钱上交了。 这些钱,郑棋既不想便宜了小叔,也不想填补宋家,花在他们姐弟四个身上,不香吗?! 几天前,没有落水也没有出意外,就是坐在姥姥家田埂上发个呆,郑棋就发现自己多活了一世。 重生归来,郑棋对于人生,对于家庭,有了全新的规划。 而自己攒下的那笔私房,就是他的原始资金。 “姥姥,我有个镇上的同学,他姐姐生孩子了,想买鸡蛋,但镇上供销社没有那么多……” 郑棋找上了宋母,随便编了个理由,便掏出了一块钱,“一个鸡蛋,他们给五分钱。咱家还有多余的鸡蛋吗?” 听到一个鸡蛋四分钱,宋母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们平时都是去收购站或是供销社卖鸡蛋,收购价基本上都是三四分一个。 五分钱哪,比正常的收购价高出一两分钱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