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郑读闭上眼睛,马德,好想死! 但,不管郑读内心怎样抗拒,他都不能再吵着闹着要分家了。 一来,很容易崩人设。 二来,也会让人觉得他“不知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此的话,会让“郑读”本就不怎么好的名声,变得更加臭不可闻。 “妈,不用了,我、我不饿!” 郑读只想一个人好好静一静,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唉,原主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大哥? 为了所谓的“大家”,连妻子、儿女都不要了。 郑读做过极品,也在社会新闻上看到过一些极品愚孝男、扶弟魔的报道。 但,郑渔的表现,还是让郑读觉得惊愕。 太特么的傻了。 或者说,王老太洗脑太特么的成功了。 这样的人设,如果没有一个男主做儿子,搁在种田文里,妥妥的炮灰、反面教材。 就是现实中,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破坏了郑读的计划,又把郑读从主动拉到了被动的境地! 郑读站起身,有气无力的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他这幅模样,倒是有几分“病弱”了。 王老太看得心疼不已,“哎呀,我家宝儿身子骨真是太弱了!” “不行!我要给他弄点好吃的,好好给他补补!” 王老太颠着小脚,走到院子里,目光从家里养的母鸡上转来转去。 何甜甜见状,非但不阻止,反而十分期待—— 亲,加油哟! 一定要把郑读当成小祖宗般供着,千万别客气。 …… 时隔不到一周,郑棋姐弟四个又跟着宋春红回到了宋家。 宋春红心里憋着火,也是怕周围的人议论。 作为出嫁的女儿,总是回娘家,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路上遇到好奇的乡亲,她就一脸愁苦中夹杂着些许悲愤—— “肖知青不是救了我家小叔子嘛,我婆婆要给人家谢礼,三百块钱!我们实在拿不出来!” “镇上的王屠户愿意出三百块钱的彩礼,可我舍不得我家大丫……” “唉,我家男人也是为难,一头是老娘、弟弟,一头是亲闺女!” 宋春红一路走、一路说,没用半天的功夫,附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 郑家村的郑木匠一家又闹新闻咯。 王老太为了小儿子,竟要逼大儿子把闺女嫁给三婚的老男人。 大儿媳妇不干了,直接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哎呀,这算什么新鲜事儿?头几天,宋春红就回过一次娘家了!” “那次好像就是为了钱!” “不过,郑老大还没有糊涂到家,接连来接了两三次,好不容易才把媳妇哄回家!” “这回应该也是这样吧,闹一闹,接一接,事情就过去了!” “哎哟,你们不知道,这次估计不会这么简单!我听说啊……” 乡亲们议论纷纷。 各种捕风捉影,各种猜测脑补,大家竟阴差阳错的还原出了真相—— “什么谢礼?我看是封口费还差不多!” “对!我听我婆家的三表姑的二大妈说,郑老四一直想娶人家肖知青,肖知青不答应,忽然两人就一起掉进了河里。” “呵呵,郑家说是郑老四不小心,我看哪,他根本就是想‘生米做成熟饭’,偏偏人家肖知青是城里人,不受这个要挟,反过来要告郑老四耍流氓!” “老天爷,耍流氓可是重罪啊!弄不好要吃花生米的。难怪郑家舍得掏出三百块钱呢……” “可不是,也难怪宋家的闺女气得又回了娘家。跟郑读这么一个不省心的小叔子比起来,三百块钱都不算什么!” 三姑六婆们热切讨论。 还有一些做媳妇的人,代入了宋春红的角色,想着自家要是有这么一个好吃懒做还能惹祸的小叔子,还有个偏心的婆婆,更有个“拎不清”的丈夫…… 哎呀呀,这日子,简直没法儿过了! 众人同情宋春红,可怜郑琴等几个孩子的同时,愈发瞧不上郑读。 对于郑渔,女人们也是各种吐槽、嫌弃。 男人们倒是能够理解,长辈们更是十分推崇。 几方势力的言论相互折抵,最后,郑渔在大家眼中,变成了一个有点儿糊涂,但品性很好的老实人。 这样的人,给他做妻儿,肯定要受委屈。 但,作为他的亲戚、朋友,非但不会吃亏,兴许还能沾些光。 而妻儿什么的就五个人,郑家村乃至整个生产大队的人,却有几百上千口子。 ……郑渔的名声竟愈发好了。 大家本能的认为,能够孝顺长辈、照拂手足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