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是当他看到这份合同后,发现待遇超过了自己的想法。 “3000万的年薪还好吧?”陈灏挑挑眉。 对方在中芯国际的收入他并不知道多少,他给的是按照梁一清在三星时候的薪资待遇。 梁一清在三星时,一年的年薪便是1.3亿台币,换算下来也就是3000万左右的人民币。 “其实真的可以不用这么高的年薪,最重要的是这1000万的安家费……” 合同上面的薪资待遇是1000万安家费、3000万的年薪以及光华大学校内的专家楼一套含产权的房子。 这个待遇可真不低了…… 更不要说还是上面的安家费还是一次性到账。 陈灏笑着说道:“这个嘛,梁博士虽然是出任光华集成电路的ceo,但走的是我们光华大学的人才引进,我们光华学者的安家费都是1000万元。” 之前推出的光华青年和光华学者两个人才引进计划,光华青年倒是招了几个,但是光华学者至今未0。 “这个待遇……”梁一清摇摇头,倒是对陈灏的大手笔给震撼到了。 芯片行业的人才薪资都不低,但是国内给出这样的,也算是罕见。 “这些钱都是花光华集电的,不心疼。而且以后我打算提高我们学者和研究员的薪资水平,无论职位高低。”陈灏说着自己的打算。 反正光华集成电路这家公司的薪资他也不拿,不如把研究人员的薪资提高点。 “还有我打算设立一个芯片贡献奖,奖励一些为华夏芯片事业作出贡献的学者专家。” 至于什么搞原子弹的还不如卖茶叶蛋赚钱多,这种悲剧他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得把科学家的物质需求都给解决掉,才能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科研当中。 梁一清很欣喜地说道:“陈校长你这个想法很好,我相信很多学者都很感激你的。” 作为行业的顶级学者,他自然不愁物质。 但是这些年,他见识到不少搞理论研究、基础学科的学者都转行,毕竟薪资与企业对比实在相差太多了。 没有犹豫,梁一清在合同上刷刷地签下名字。 没过多久,光华大学官网以及微博等平台都发布了一条动态。 光华大学官方微博号:“光华学者计划第一人!欢迎梁一清博士加盟我们光华大学!1000万元的安家费,你心动了吗?#光华学者人才引进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