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扬州十日-《回到明末建工业》


    第(3/3)页

    “上城头!”

    史可法披上衣甲,就要往扬州城去,却只听后方的传令兵又急忙哀嚎着:

    “督帅不用看了,确实是夏军来了,刘泽清不战而降,淮安府全军归降北夏。

    夏军无后顾之忧,直奔江北来了......”

    “刘泽清降了?”

    史可法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降了,在徐州城内就降了,一仗没打......”

    史可法一个踉跄,又口吐一口鲜血。

    .......

    江北混乱。

    此时的北京城内却显得安宁。

    紫禁城。

    皇后册封大典在前些时日完成,东宫的太子位也随着陆彰的入京稳定下来,现在大夏国的内部可以说是最为稳固。

    皇家礼制完备,皇主又正值壮年,国家疆土辽阔,明北百废待兴,可开拓耕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皇城内。

    一间被粉刷得洁白的宽大办公室,明亮的落地窗下,有一张巨大的木质长桌。

    十数名大臣汇聚在办公桌周围,奋笔疾书,办公室的周边还有着一排排书籍,不断有人从书架上取来资料查阅,又或者是相互争辩论证,只为了争取一个最佳方案。

    相比于南明的混乱局面,现在的大夏朝廷已经开始制定全国的发展计划了。

    尽管中华的疆土还未完全收复,农民军、清廷余孽等威胁犹在,可基于国体庞大,民众种族众多,关系到万千民生的事情,大夏国朝廷是一丝也不得松懈。

    更何况大夏皇帝的志向远大,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这一生的时间有限......

    就在众人喧闹的时刻,忽然一阵传喝声响起,陆舟随之走入了办公室。

    这是一栋独立被开拓出来的办公楼,专为皇帝的心腹大臣办公使用,按照最新的说法,这里可称为国务大楼。

    而相同的建筑在紫禁城内都有出现。

    由于后宫改制,宫廷人手减少的缘故,原本属于紫禁城的许多地方,都被改成了办公区域,成为了国家中枢系统中的一环。

    于此同时的,原本大夏朝廷的一些行政机构也在不断演变中。

    “皇上来了......”

    “吾皇万岁!”

    见到陆舟过来,众位大臣连忙参拜。

    还有些人因为先前争论得过于投入,没有及时行礼,可陆舟也没有责怪,径直走到了桌案上,望着上边书写的一筐筐条例与规划。

    这段时间,国务署的大臣们正在拟定大夏未来的五年发展规划,其间的细则之多,包涵着军事,基建,教育,科技,人口民生等领域......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到结果的。

    可不妨碍着陆舟心中关切......

    “皇上,目前完全拟定好的规划,一年推平南明,两年兵至南海,同时凭借火器,控制难缠的高丽等地.....

    三年荡平前朝余孽......五年火器改革,增兵百万,可吞倭国......”

    一位满头白发的大臣,递上一本厚厚的册子。

    陆舟细细看了一遍,心中满意,想来这些古人也是有野心的,还知道东边的倭国,可也不忘提醒道:

    “沈爱卿,朕说过国家规划需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假大空,对于规划上的事情,写到就必须做到,切莫空谈......”

    “皇上且放心,都是与军务部的人商议后得到的结论,虽然目前南明尚存,可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等漠北援兵一到,定可荡平一切。

    还有,我朝拥有蒸汽战船,过几年技术成熟后,完全是可以从海上开拓疆土,汲取资源!

    还有就是铁路的铺设,能够加快控制疆土......”

    沈姓大臣说得头头是道,可以看出,这些规划可不是胡言乱语,完全都是按照目前国情,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制定的。

    陆舟听言便不再多问,点了点头,心中是愈发满意。

    只要实事求是就好,大体的规划还是正常的,没有假大空......

    接下来又看了国家基建,教育,等领域的计划,发现铁路建设,大学建设,土地改制等事情皆是放在了国家发展的层面上来做,大的方向没有偏离,这才完全放心下来。

    “嗯,目前做的不错,再加把劲,过段时日朕再来查阅!”

    陆舟又继续督促道。

    不是他过于心急,而是对于目前的夏国来说,的确需要一个明确且实际的发展规划,才能又好又快发展。

    “等到规划定下,迎来新的发展,旧的东西也该抛弃了......”

    陆舟暗自低语。

    说到底,目前的社会背景还是处在封建时期,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还需要不断改进。

    这时许三从一侧走来,听见主上这句低语,却也是目光一闪,说道:“皇上,有些旧的东西的确是该抛弃了,乌拉已经越过了徐州地界......淮安府皆降,前些日子里闹得喧腾的士子与各地士绅,现在该是有好戏看了......”

    许三说着,手里递出了一份名单,上边皆是前段时日里闹事的前朝监生。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