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根基扎牢-《大唐周国公》


    第(2/3)页

    从娄师德手中接过这本书,上眼打量。并不是什么古籍珍本,就是最最普通的《孝经》而已。但是这本书却是唐朝教育的启蒙书籍。在唐朝没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什么幼儿启蒙书籍。虽然有一本《氏族志》但是其中的政治意义太浓,根本就不适合启蒙。所以,面前这本不过两三文钱的书,最适合启蒙不过了。

    在史书中还曾经有记载,唐高宗李治在幼年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对于《孝经》这本书的理解,被唐太宗李世民大为赞赏。这本书也正是他启蒙得书籍。

    对于娄师德的要求,贺兰敏之并没有拒绝。他自己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学习,也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成为一个文人。自己需要一个领路人,本来以为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学博士。但是没想到,连博士都不如,仅仅是一位助教。

    这也侧面的说明了杨忌酒真的是清明,即便是自己是拖了他的关系入的太学,也没有得到任何的照顾。对于这位老人,贺兰敏之也越发的敬佩。

    不过,就是这位助教,就是给自己一百个博士,自己也不换。把这位大神级别的人物给自己,他可不光是能够教授课业,将来绝对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盟友。要知道,他可不仅仅是一个文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位可是能够执掌兵权的,太祖他老人家说过,枪杆子里边出政权。要不是出现重大分歧,有老师不支持学生的嘛?而且这位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了,关键时刻自己拉他一把,不是简单容易?

    当然,这些都太过于长远了,目前自己缺的就是一个让自己更好的融入这个时代文人或者说贵族集团的引路人。毫无疑问,娄师德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不是自己交给他的,却为自己服务的最好的任务。

    要知道,唐朝贞观年间科举制度不过是刚刚兴起而已。在制度这么不完善还能够考取进士成功的人物,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娄师德年仅二十几岁就已经完成了‘其学识丝毫不用怀疑。

    自己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跟着他学就可以了。

    “这本书予了你,你已经识字,就不用我带着你一句一字的读了。按照规矩,你也不用每日前来点卯,每逢初一十五你来我这里考校文字等就可以了。这段时间,就是你打好根基的时候。要知道,纵使是华丽无比的太极宫,没有坚实的基础也绝对无法盖起来的。”

    “老师放心,这点學生明白。”

    “甚好,甚好。你天资虽然不错,但是为师在这太学之中见过了太多的天资卓绝之辈,但是如今在这朝堂之上我也没看到过几位。扎扎实实的做学问,将来考取功名,做官一任造福一方才是正道。”

    “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