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长海,长江,吃饱了没?” “没,等会儿拿完肉回去再吃。”乔长江乐呵呵的大声说,气的边上山的廖敬业,一脚踢过来。 “嘚瑟啥?” “就嘚瑟了,咋滴吧。” 大队妇女主任王美清指的一边放的两大块肉说,“小块的是你家的,大的那块是二根叔家的。” “好嘞,记住了。我们先回,谢了哈。” “快走吧,要不二根叔家的肉都吃光了,你们回去喝点肉汤。” “嘿嘿,肉汤也行。” 临走之前,乔长海找到梁大军的爹梁发财,“梁叔,大军他们可能要晚点回家,家里的院门可别关早喽!” 梁发财笑眯眯的,“等他们,告诉大军别急,没事的。” “好,走了啊,梁叔。” “回吧。” 梁发财站在一边,家里领肉有儿子代劳,他站在一边看看热闹。 越来越满意三儿媳,娘家给力,以后也能帮衬老三的小家。 周围一位老头看着已经走远的乔家兄弟说:“老梁,你家老三有福气哟!” “有啥福气,你家的几个儿子岳家也不差。”梁发财嘴里谦虚,可心里不谦虚,确实自家老三是个人有福气的。 满村子扫听扫听去,有几个像乔家一样,在城里有工作的,好家伙,一下子四人在城里当工人,乔二根那老东西家的运气来了。 运气来了,这挡也挡不住,看似他闺女离婚不好,谁知道他家的好运气就是从翠花丫头离婚开始的。 离婚,得了一千块钱,一百斤粮票不说,回来的路上,还绕错道去到在建的拖拉机厂,好家伙胆子大,居然敢去问,招人不招人。 本来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谁知道运气来了,遇到贵人,母子俩居然都被招了进去,还带着亲家家里的两个大孙子一起进厂当工人。 他可是知道的,临时工也很不好进,任何厂都是一样,没有城里户口,那是难上加难。 偏偏人家就进了,听说只要好好干,厂里正式开工以后,就是正式的工人,能转正的。 实习期间两小子一个月就有十五块钱一个月,成为正式工一个月至少有二十五块吧,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块。 他们在地里一年哪能刨出三百块,全家也刨不出来。吃了,用了,一年至少能存下一百二十块,几年下来就得好几百。 我滴个乖乖,账不能算,算下来,翠花只要沈保国那小子一千块钱真不多。 “哪能跟你家老三比,乔家要起来了。”老头感叹道,他不知道乔家有四人当工人的事情,只是知道乔翠花出门了,另外乔大根家的两个大孙子陪着一起去的。 但是今早发生的事,要有多邪门就有多邪门,鼻涕刘遇到鬼打墙的事,上午时就传的满村子都人尽皆知。 加上住在乔二根家周围不远的几户人家,都看到鼻涕刘当时的情况,不像是装的。 鼻涕刘跑了一会儿,山上冲下来十来头野猪,哪儿不撞,偏偏撞到乔二根院门外的那棵大树上。撞上就撞上,还莫名其妙的都晕死过去。 简直是不可置信,太不合理,那棵树没啥大事,膘肥体壮的野猪,多凶悍,劲大着呢。怎么会撞一下就晕死。 最小的一头快两百斤,应该差不离,偏偏还撞完后高空弹开掉落乔家的院子里。 这样也行,老天爷是有多偏心乔二根一家。种种迹象表明,人家家里是有神明(土地公,山神)一类的罩着。 要不哪有那么巧的事,也不知道是他们家谁,得了神明的青眼。这运道好的是个人都羡慕。 村子里已经传开,大家都议论纷纷,最近几年可没有人敢惹乔二根一家。 在村民们终于吃上杀猪菜的时候,乔二根一家已经开始分鱼,一家分了不少,最多的肯定是乔二根家里。 几个孩子都吃上了石头哥给他们烤的鱼,男孩女孩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烤鱼。 就是两个在厨房帮忙的姐妹俩,也有份,并且她们俩的鱼,比别人的都大些,是奖励她们的,做事的有奖励。 沈家就很凄惨,全家人,来过乔家的所有人,浑身都痒的不行,昨天还没有多少症状。 可到了今天,全部在家里使劲的挠,怎么挠都痒,怎么挠都无法缓解。 身上的皮肤大部分都抓的红红肿肿,能挠到的地方,没有不红肿的。 一天下来,啥事也干不了,一直痒,一直痒,家里的孩子也不敢帮忙抓,都怕给孩子也传染上。 只是这一切,沈清和都不关心,让沈家人痒上十天半月,以后谅他们也不敢轻易来乔家找麻烦。 他觉得这种悄悄报复的事,做起来很爽,比高调报复暗爽很多倍,还不用被人说三道四,毕竟他姓沈,就是改姓人家骨子里还是认为他是沈家人。 明面上,自己报复,小小报复一下又达不到效果。狠狠报复一下,不明就里的人会说他心狠,没办法,暗地里来,就不用担心。怎么爽怎么来。他决定了,以后的穿越世界,也这么办。 回上河村的第三天,沈清和又上山,弄了不少野兔,需要兔子皮,鞣制好以后,需要的地方很多。还弄了两只狍子,一只梅花鹿。 家里关着门,弄了一天,才弄好。 鹿茸,鹿鞭等都是好东西,拿到黑市上去卖,会有人高价收,不管怎么严,都有能享受生活的有钱人。 第五天一早,乔家老小全员出动,乔春花,梁大军夫妻俩带着一双儿女也一起,三个大男人都挑着箩筐,里面有两担全是肉,一担是衣服和粮食。 其余的也背着东西,有鱼,有肉,也有一些白菜萝卜之类的。 一路上,孩子们开始还欢呼雀跃着在前奔跑,后面慢慢的蔫头耷脑,对于四岁的梁珊珊,二十里路还是一个很远的距离,走起来不是她一个小姑娘能承受的。 走一段,让妈妈和姥爷抱一会儿,十点不到,一群人抵达沈清和精心挑选的新家。 “妈妈,珊珊好累啊!”进城的那一段路都是小珊珊自己走的。 小家伙也不喊累,很是听话懂事,大的几个孩子都有背着东西。只是背的多与少。小的毛蛋儿都背着包袱皮,里面有妹妹和他换洗的衣服。 他们要在大姨家住两天,妈妈说了,带他们住住城里的好房子。嘻嘻,他知道是妈妈要想耳朵清净,这两天家里的大娘,二大娘她们总是围着妈妈说些酸话,很烦。 “好了,到家了。”沈清和打开院门,青砖灰瓦,明亮的玻璃窗,以及好看的蓝花小窗帘。 怎么看都不够,“啧啧啧,石头,这房子选的不错啊!” “小姨夫,是还不错吧!解放后才盖的,房主一直很爱惜,家里条件也好,是用心装修过的,家里每间房屋都配有家具。厨房,厕所也是建的不错。 要不是房主的儿子在南方部队是军官,以后不会回来滨江,他们也不舍得卖房子。” “难怪房子盖的这么好,原来家里是有个军官儿子,要不一般人家里哪会弄的如此好。” 说话时,所有人都走进堂屋,女人们跟着沈清和直接进厨房,归置带来的粮食,肉,蔬菜。 厨房外放着几口干净的大缸,上面还有木盖。 邵英站在大缸面前,“石头,缸放在外面是干啥的?” 打开每一间房的沈清和,回过头说,“大舅妈,几口大缸是放新鲜肉,新鲜鱼的,带来的肉,鱼,都单独放在缸内就行。” “哦,真讲究啊。” 乔春花瞅着一排五口大缸,也觉得讲究,分开放好肉,再进厨房时,地面也是抹着水泥,她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厨房,都不知道咋抬脚。 一个能放三口大锅的大灶,还有四口装水的大水缸,里面窗户边,长条案板,边上是碗柜。 地窖的入口也在厨房,男人们在长案板下码好白菜,萝卜。 堂屋内,铁皮炉里面的木柴已经点燃,一会儿功夫,温度就开始升起来,铁炉上面的烧水壶已经工作。 家里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旧的,就是他从空间内拿出来的也是旧物品,老式铁桶,还有热水壶等很多物品。 家里收拾的整齐干净,乔翠花肯定是住在家里的。 “呀,每间房都刷的白白的,还有地上都是抹的水泥,看着真干净。”乔二嫂羡慕的看着房间里的白墙和地面。 砖瓦房就是不一样,稍稍收拾就利索齐整。 “是,房子买的值。”乔大嫂也羡慕,不过她更想以后自己儿子也能住上砖瓦房或者厂里以后分的楼房。 “那可不,超值,好房子可不好遇到。”都参观,每一间房间都被所有人看了一遍。 毛蛋儿从卫生间出来,坐在一边感叹道,“姥爷,二姥爷,我大姨家里的茅房也忒先进了,不臭,还能冲水,不过我石头哥说是自己手动冲水,边上的两个桶里面都是水,专门冲厕所的。 哎呀,真是没见过,隔壁一间隔间是洗澡的地儿,还有一个啥洗刷间,在茅房和洗澡间的外面。” 毛蛋儿小嘴叭叭的说着茅房发现的新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