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父子俩躲在后面,悠闲自在,小浩浩见没有事情做,在天河瀑布边,小家伙脱下衣服,在瀑布边上的一个小水潭游泳,还教范文的闺女范佩西游泳,“西西,对,对,对。” 小家伙还教的挺认真的,小脸严肃。 “浩浩,我是学会了吗?”西西已经会扑腾几下。 “会了一点点,还要多练习。” “好,我回家以后,会多多练习的。”西西天赋不错,学的很快。 几个孩子在一边游玩,几个大人在一边游玩,其实用沈清和的话说,瀑布周围真没有多好玩。如果是钓鱼,还能有点乐趣。 现在他们四处瞎看,纯粹是给观众们当导游。 一阵中雨来袭,沈清和他们带着孩子们躲在一处凉亭中。据说只要下雨,雨后,瀑布上方会出现一道七彩彩虹。 雨歇彩虹出,“哦哦,七彩彩虹,七彩彩虹……” 孩子们欢腾鼓掌,他们站在瀑布下,大人孩子们拍了一张站在七彩彩虹下的照片,确实很美。 江南几人没有问沈清和关于紫芝的事,都知道不好问,他们时刻都被直播,话题太敏感不太好说。 沈清和不知道,已经有很多人在打听关于紫色灵芝的问题,还有不少人打听他的联系方式。 星沙市,一家环境清幽的老茶楼,一间宽敞的包厢内,赵台长难得悠闲的喝一次茶。他对面坐的就是沈清和的父亲。 “老沈,你养了一个好儿子。”赵台长也看了沈清和采摘紫芝的那一段,身手不错,眼睛也尖利,还有就是肚子里没有一点货,怎么会认出来那是变异紫芝。 “都是臭小子瞎胡闹,以后你这个做叔叔的多说说他。”沈父明白,老同学找自己估计是为了那紫芝。也不知道是替别人来问的还是他替自己的问的。 “老沈,你家儿子还需要我说,多聪明的孩子,只是那性子和你一样,不会积极进取。要不以他刚出道时的起点,也不会才十年时间,变成现在这样。” 赵台长以前不了解老同学家的儿子,后来让下属帮忙了解了一下。知道了沈清和的一切过往,娱乐圈是个喜新厌旧的地方,小侄子又是个佛系性子。 被娱乐圈遗忘是肯定的,以后自己多提点一些就是,用别的演员明星也是用,还不如用老同学的儿子。至少人家还懂得感恩,还有两家常来常往,多少有份情意在。 “挺好的,清儿也不是个什么奢侈的人。以前他还有名的时候,没时间花钱,自己买了不少房子,现在手里也有点存款,养活他自己和孩子,不成问题。 钱多有钱多的活法,钱少有钱少的活法。我们一家人性子都差不多,没有必要为了钱为了名利累死自己……” 沈父的态度还有话语,赵台长也是醉了,他早就知道老同学是什么性子。 无奈的摇摇头,说起正题,“好了,今天有人求到我这儿,想以市场价买下一株紫芝。你放心,如果价格不合适,清和可以不卖,不用给我面子。” 赵台长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那份,沈家不会少,他也不会主动提出来买。 “行,等清儿录完这期节目,我和他说,自家肯定要留一颗或许两颗,出手的至少能有两颗。” 沈父知道肯定要出去两颗紫芝方能罢手。肯定有不少人想要收购紫芝。以后各种人都会找到他或者儿子求购紫芝。答应老赵,比答应一些不认识的人好。 “老沈,谢谢咯。” “咱俩谁谢谁,好说。上次的送你的茶叶,怎么样,喜欢吗?” 沈父是很喜欢的,儿子亲自炒制的茶叶,有孝心还有那无法言喻的美妙滋味。他每天都要喝上一壶。 “老沈,你可不厚道,味道还用问吗?我每天都会喝上一壶,要不一天都心神不宁。” 一天后,刚下班的沈父接到儿子的电话,“清儿,有事吗?” “爸,我等会儿带着浩浩回去老家住,住上几天。您要是有时间,和我妈一起回老家住几天吧?” “也好,明天就是星期五,我请一天假回去和住两天。要我带东西不?” “不用了,我都订好了,等我到家,东西也会送到。” “定了什么东西?” “曹家的酒,我想炮制一颗紫芝泡在酒里,给爷爷奶奶还有您二老与大伯他们二老以后喝。” “你什么时候懂这个的?”沈父很是好奇。 “没戏接的这两年,自己看了不少杂书。” 能说是在末世世界学的吗,怕吓死二老。几百年的时光,他真是学了不少东西。 “哦,还不错,你手里的那些紫芝可不许随意许出去,有什么等全家聚在一起再说。” “行,都听您安排。”沈清和没有意见,老爸不会害自己。只会帮自己,他无所谓。 “好了,你在车上吧,照顾好我孙子。” 得,孙子比儿子金贵。 提前联系好的车,直接送沈清和父子回家。 沈家老爷子与老太太早就接到小孙子的电话,高兴的在家里收拾,喊来大儿子大儿媳跟着一起收拾,老太太急的哟,不停的催促老头子,“快去河边肉铺,多买一些肉,浩浩喜欢啃排骨,都买回来。在肉铺也打听打听,看看谁家有泥鳅黄鳝,全买回来。别怕花钱。” 老太太只有孙辈,重孙辈回来,才大方,沈家三代人都早婚,如今老沈家四世同堂,三个孙子都有了下一代。 老沈家也是毛滩村老人最羡慕的人家,不是沈家人有出息有钱,而是人家家里的孩子听话,有出息还愿意早早结婚生子。 现在的孩子只要有出息进城的,都不愿意早日结婚生子。家里人怎么说也不听,哪像沈家的孩子那么听话。 “知道,说的我好像多不舍得一样。” 老爷子拎着篮子走了出去,毛滩村有条老街,沈家住在老街中心,楼房是重新翻修过,还是仿古建筑,不仿古不行,村里不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