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非常之时,非常之事-《六朝汉臣》


    第(2/3)页

    郑当时眼眶红润。

    给自己满上一杯酒,再次一饮而尽。

    像一个老小孩似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吐露心酸

    “本官愁啊!”

    郑当时拱手,以九卿的身份向下属行礼

    “今日请君前来,只为请教具体的灭虫之法与合适实施之法。如今将至七月,吾侪的时间,不多了。”

    “请郑公准备笔墨,匡欲书之。”

    “好!”

    郑当时激动地站起来。

    救星啊!

    他拖着沉重的身躯,一溜烟跑出去。

    从一个不知名的官吏办公案几上夺过一碗墨、一支毛笔,又“搜刮”了数张布帛,满载而回。

    司匡接过毛笔,蘸墨,看了一眼旁边侍奉者--大农令郑当时。

    这种殊荣,估计整个大汉,头一份。

    “郑公,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大旱之后,必有虫灾,这是亘古铁律。”

    “匡以为,螟虫不可能完全消灭,只能想尽办法减少其出土数量。”

    “嗯,匡人有何妙计?”

    “谈不上妙计,笨方法罢了。本来,下官希望将虫灾之地,改旱地为水田,考虑到旱地之民不熟悉水田耕种之法,只好放弃。”

    “最终,解决灾祸,大体有三种方法。”

    “第一,用鸡鸭禽类除之。”

    “正好,趁此机会,大农署可以在全国各郡县搭建禽场,以应对日后的虫灾。”

    “第二,在犁地之时,于土中撒入硫磺等物,以杀虫卵。”

    “第三,人力翻寻,以人力除之。”

    “就没有其他方案了吗?”郑当时皱着眉头,“这三种方法效率太低了。”

    司匡瘪着嘴,摊摊手。

    郑当时低头,沉吟,挠着头,“这么说,只能以时间换效率了?可是,农户买不起,或者根本不愿意买曲辕犁啊。”

    司匡一边在布帛上书写,一边沉声道:

    “大农令,针对这种情况,匡倒是有两个方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