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激荡1980》


    第(3/3)页

    但进入五十年代中后期,曾经是美国工业支柱的钢铁业却开始由盛转衰。这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大规模的罢工,迫使美国钢铁行业大幅提高了工人的最低工资。

    而钢铁企业不愿意自己承担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于是迫使美国政府同意其再上调工人工资的同时,一起调高钢铁的出厂价,而这大大损害了美国钢铁制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欧洲不断革新炼钢的工艺和技术,比如诞生了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的新技术,相比传统的平炉炼钢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钢铁的质量。

    美国的钢铁企业在这场技术竞争中,却没有跟上欧洲和日本企业的步伐,他们把大量资金花在了扩大规模、增加营收上面。

    一直等到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受高油价影响步入滞涨,钢铁需求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在经历了技术革新之后,开始用质优价廉的钢铁产品冲击美国市场。

    于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美国钢铁业在内忧外患中步入了极为艰难的阶段,整体负债率开始不断上升。

    而美联储却在这个时候,开始用大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压制通胀,这无疑成了压垮许多美国钢铁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美国的钢铁产业也并非没有挣扎和反击,在美国钢铁行业协会和钢铁工人工会的积极游说之下,美国国会和政府从六十年代开始,就着手制订了一系列堪比耍流氓的贸易保护政策。

    比如在1968年,美国政府迫使日本和欧洲签署了“自愿”限定协议(vra),将出口到美国钢铁市场的总量,限定在全美实际钢铁需求量的9.6%以内。

    除此之外,卡特政府又在1978年提出了“基准价格体系”,对所有日本销往美国的钢铁产品,建立所谓的“公平价格”的进口基准价格体系。

    而探险家公司这次之所以有兴趣介入钢铁行业,并非完全是周阳引导的结果,而是因为公司ceo威廉·西蒙从华盛顿探听到了一个消息。里根政府和国会山,正在积极想办法挽救美国的钢铁工业。

    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原本是死对头的美国钢铁企业协会和钢铁工人工会,从今年年初开始就精诚协作。

    他们花巨资在华盛顿组织了庞大的政策游说团,并在钢铁生产区的两会议员们配合下,要求美国政府和国会保护国内几十万钢铁工人的就业机会,不被外国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给偷走。

    据威廉·西蒙得到的匿名消息,美国官方可能出台的保护政策包括:要求欧洲和日本签署更严苛的vra,限制对美出口钢铁的总量;对美国钢铁企业进行直接补贴;出台法案要求美国国内的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禁止使用国外的廉价钢铁等等。

    美国的政客们普遍还是很有职业操守的,只要钱到位,那么你想要的政策也一定到位。更何况此次浪潮还代表了美国五大湖和东北部重工业区,几十万钢铁工人的集体呼声。

    这些呼吁的背后可能代表了,下一次选举高达百万张规模的选票,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愿意让自己成为这些选民的众矢之的。

    所以威廉·西蒙以自己的政治嗅觉断定,美国钢铁工业很快就能靠着政府的强行保护,躲避与日本和欧洲企业的直接竞争,迎来一段十分舒坦的日子。

    但在各种措施出台落地之前,美国钢铁业还要经历一段极其困苦的时期,许多钢铁厂会倒在黎明前那最后片刻的黑暗里。

    既然美国钢铁产业正处在最低谷,接下来很快就能赢来反弹的机会,那么探险家公司现在入局抄底,自然就有套取巨额利润的空间。

    不过美国钢铁行业中,也不是所有公司都值得挽救。比如大名鼎鼎的伯利恒公司,在周阳看来就已经到了没药可救的地步。

    其内部人员臃肿、技术落后、大公司病缠身,表面上看年年盈利,其实早已经病入膏肓。像这种纠葛很深的传统钢铁企业,根本就不在周阳的收购考虑范围之内。

    因为在周阳穿越之前,伯利恒早就已经凉透了,美国钢铁工业的新代表是一家名叫纽柯的短流程钢铁公司。

    所谓短流程炼钢通常是指电炉炼钢,它与转炉炼钢相比,直接以废钢为原料,省去了从铁矿变为铁的炼铁工序,可以使得整个炼钢流程大大缩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