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说回张友平的赴美之路,那也是一段曲折的故事。事情还要二十年前说起,张友平的老家是胡建省有名的侨乡,当地人自古就有出洋讨生活的传统。 张友平的父亲当时是一名海员,他所在的远洋货轮停靠纽约港时,在曼哈顿唐人街遇见了一名同乡。于是在老乡的帮助下,张友平的父亲干脆跳船,留在了纽约打拼。 结束探亲返回美国之后,张父随即请律师帮忙运作子女移民美国的事情。 终于在去年年初,张父把包括张友平在内的两子一女,三个家庭共计14口人全部接到了纽约。 但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张友平欢天喜地的来美国之后,发现父亲在这边早已重新成家立业。 早在十年前,张父就和一个墨裔寡妇看对了眼。也正是凭借着这场婚姻,张父迅速取得了美国国籍,才有后来操作子女移民美国的资格。 但张友平兄妹三人,从心理上肯定没法接受这位美国后妈。毕竟因为她的存在,让张友平的亲妈,只能独自一个人留在国内,因为从没听说过移民还能一起捎带前妻的。 其实张父也在纽约开了一家小餐馆,不过并没有开在曼哈顿华埠,而是位于布鲁克林区。但张友平没有去他父亲的餐馆上班,而是选择在唐人街讨生活。 而餐馆里的那个厨师学徒,正是张友平的外甥,今年只有十六岁,名叫罗章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两位厨师打下手。 也许是因为都来自于内地的关系,也许是张友平的性格更加忠厚,周阳对他的观感比另一位李炒锅要好不少。 “咱们后厨就是活辛苦一点,但只要肯吃苦,总能赚得到钱!要是去制衣厂打工就不一定了,他们都是按件计酬,你要是不熟练、速度慢,赚的钱就少的可怜! 你嫂子刚来美国那会儿,别说电车了,连用脚踏的缝纫机都没用过。结果她去坚尼街那边的一家制衣厂上班,所有东西都要从头学! 因为一开始不怎么会用电车,一不小心就缝错了。然后就只能一点点拆线返工,一个小时下来,甚至还赚不到一美刀!” 周阳一边帮忙,一边听张友平聊起他们夫妻刚到纽约那会儿的心酸往事,老板刘宏志突然来到后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