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敢作敢为熊文灿-《大明圣皇》


    第(1/3)页

    钱龙锡,熊文灿都有些丧气,但徐光启却依然平静,他看向了皇帝,沉声问道:“陛下可有旨意示下?”

    这个态度,这个语句,让情绪低落的钱龙锡猛然清醒过来,他品味了一下,忍不住叹道:论对陛下的了解,我还是及不上徐光启啊。

    他想起了一个细节,盐业的事情,是皇帝主动提出来的,若没有一个好的方法,皇帝肯定是不会提这件事的。

    朱由检有没有好的方法?当然有。

    明朝盐场管理不善,导致私盐泛滥,然而百姓依然是吃不起盐,盐价高企,很多地方的百姓一年都难得吃多少盐。

    因此,朱由检的方法是从生产下手。

    除了陕西的青盐和四川的井盐外,沿海周边的盐场主要都是海盐,而制造工艺则不统一,有的地方依使用古老的煮盐,有的则是用晒盐法。

    而朱由检想做的,则是统一使用晒盐,完善工艺,加大产量,将之变成一个普通的商品,谁都可以卖,谁都可以买,如此一来,自然不需要什么盐引制度,而掌握了盐场的大明,也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

    “晒盐法?”徐光启等人思索着,想着皇帝提出的策略,从生产着手,扩大产量,这个思路听起来倒是很新颖,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陛下,先不说晒盐能否出产足够的食盐,销售如何进行,一句任何人都可买卖,无法解决问题。”钱龙锡第一个提出了异议。

    盐的销售历来都是个大问题,明朝实行的是划片区的方法,每个县卖盐的地方都是固定的,百姓只能去那里买盐,其他地方不行,不然就是私盐。

    就算不分片区了,但盐的运输是有成本的,虽然谁都可以去买盐,但小商家肯定承担不起路费。

    而大商家买的多,那就有了个先后问题,先给谁后给谁或者不给谁,这就是资格问题,一句谁都可以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盐场产盐之后,定个出厂价,就不再管销售的事情,剩下的都是商行的事情,至于产量问题,自然是先到先得,商行拿盐后,自由贩卖,怎么卖朕就不管了。”朱由检轻松回答道。

    这句话,让钱龙锡皱起眉来,距离产盐地越近的,自然盐价便宜,远一点的就贵,但是也贵不到哪里去,一旦盐价变高了,有利可图,便会有盐商进来,如此盐价自然可以降低。

    但是,这就关系到拿盐的问题,只有拿到足够的盐,才能将盐卖到更多的地方,这又产生了其他的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