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求情?没门-《大明建昌侯》


    第(1/3)页

    在张延龄看来,张玉即便跟外戚有关联,但平时还是以清正自居。

    若说朝中帮扶,也不可能于一时,不太可能会在这节点上门来请。

    大丈夫不为权,很可能是为财。

    只是张玉看起来道貌岸然的样子,也不太像是个会把钱财挂在嘴边的人,这就让人费解,他到底是为何而来?

    “张府尹,咱都是自己人,有话但说无妨。”张延龄先将窗户打开。

    张玉道:“是这样,下官曾有一内弟,经营一些行货的买卖,谁知竟犯在您主持的案子中,您看……”

    张延龄用“刮目相看”的神色望着张玉。

    目光好似在说,你张玉够可以啊,还有个会做生意的小舅子?

    “张府尹,你莫不是想说,你这个内弟,涉及到宁王的案子?此事可非同小可,是钦命让我查办的案子,说句不好听的,若案子往外牵连的话,或许……还会牵连到张府尹你……”

    “没有没有,下官跟此案毫无关联。”

    张玉也是难以启齿的样子。

    但还是无奈,把他的苦衷说出来。

    张玉叹道:“这内弟,本在山东一代行货,自从我当上顺天府尹以来,便经常将货运到京师中,借助我的官位为他谋私,我也一再劝说他,只是他总是不肯听……谁知他竟收买了一些可能跟逆王案子有关的货物,可能是图便宜,无心之失……”

    张玉很“知情识趣”。

    他不强辩说自己的小舅子跟此案无关,只是说是牟利才卷进来,意思也是说罪过不大,稍加惩戒,这样你张延龄也好对别人交待,我也能把这个小舅子捞出来。

    各取所需。

    张延龄一脸公事公办的态度道:“张府尹,你我的确是故交了,最近也承蒙你相助不少,但要说帮你这么忙……我的理解是,让我不追究令内弟的罪过,看来是不可能的。”

    “这……”

    张玉虽知此事不好说,硬着头皮来,其实也料到可能会有如此结果,他只是一脸为难,也不好意思再说下去。

    张延龄续道:“不过既然可能此案中有何误会的话,那我回头在审断时,酌情会考虑他的实际情况,不至于牵连到刑罚方面……至于家产嘛,充公的还是一律要充公……”

    说话就好像大喘气,故意给张玉希望,又让他失望,随即又一转,“但既是张家人,咱也不能太薄待了,家产没了可以赚,回头生意方面我还会照顾他。”

    张玉一怔。

    要说自己刚才的说辞已经很婉转,这位建昌伯的话更婉转。

    你来求情,我还是要公事公办,人暂时不能放,家产也不能归还。

    但现在我对你承诺,你小舅子肯定是能保住命,还不会判牢狱刑罚,回头还会给他一些生意的机会,或许拿到这生意的机会,赚得比之前还多。

    “多谢建昌伯。”张玉赶紧起身相谢。

    张延龄笑道:“张府尹为何要相谢呢?我不过是秉公断案,牵扯到那么多商贾,岂能一概纠察呢?陛下的意思,也是要大事化小,有关审案方面的事,我还要多仰仗于张府尹您呢。”

    “建昌伯言重了,在下能有任何相帮之处,实乃荣幸也。”

    二人言谈甚欢。

    过不多时,张延龄便有要送客之意:“张府尹,今日你应该不休沐吧?还是回去处理公务,我还要多谢你亲自督办归还我建昌伯府家产之事,不如我送你出去?”

    “怎敢?”

    “自家人,何必说两家话?”

    外人看来,二人简直是蛇鼠一窝。

    ……

    ……

    送走张玉。

    张延龄打个哈欠,身体还有些疲惫,准备再睡一觉。

    苏瑶从外回来。

    “瑶瑶,回家一趟,感觉如何?”张延龄笑着说道。

    苏瑶的脸色很不好。

    她回去详细问询之后,得知苏家虽然没明面上背叛,但暗地里却纵容很多商贾去举报张延龄,当时是准备借助都督府和工部的关系,准备在军械采购和工部的工程承揽上做一点文章,直接把张延龄给踢了。

    谁知这就出事。

    苏瑶当即跪下来道:“奴婢替苏家向老爷赔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