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媒婆-《大明建昌侯》


    第(2/3)页

    ……

    ……

    张延龄打了一场胜仗。

    在西北的障碍其实就已经扫清。

    本来他就有足够高的地位,再有徐夫人配合他在西北完成商贸体系的沟通,军功之下将士也会听令,侯恂、刘大夏等人也难以跟他唱反调。

    这算是一步走得顺,棋盘整个都活泛起来,后手随便怎么走,基本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而在京师。

    奉天殿内。

    此时正在进行一场朝会。

    朱祐樘特地举行了一次大的朝议,文武百官近乎都来了,再当着众大臣的面,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当众宣读了西北各地有关雁门水一战的战报汇总。

    跟以往,每次有奏报,朱祐樘都会问问“诸位卿家有何意见”不同,这次朱祐樘好像并不在意众大臣的意见如何。

    在李荣把最后一份张永的密奏也当众宣读之后,朱祐樘只是微微点头,让李荣站回到身侧。

    “朕知道,这都不算什么,西北大捷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有人虚报,再或是其中有何隐情,诸如有人杀良冒功等,还需朝廷派去的人查证后才有定论,朕也不急于下定论。”

    朱祐樘的话,分明是把文官想说的,一次都给言明。

    知道你们会继续怀疑,那朕就不问你们对此的意见,反正好事不怕查证。

    晚几天再有定论又如何?

    再观现场的众文官。

    包括徐溥、刘健、刘璋和元守直等人,没有一个有好脸色的。

    虽说现在还不算是有定论,但愈发多的证据表明,张延龄这次真的没有玩阴的,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家伙,似乎真就取得了那样不可思议的功绩。

    “诸位卿家,若是建昌伯……朕只是先做个假设,他真的没有虚报战功,回到京师之后,朕给他晋爵为建昌侯,诸位卿家没意见吧?”

    朱祐樘本来是不想问意见的。

    但他的天性就是很尊重这些文官,还是“想方设法”找到了问询意见的话题。

    只是这问题问出来,好像还真不是问什么意见的,听上去更好像是对在场之人下最后通牒的。

    你们不同意,倒要先说出个理由来。

    没有人回答。

    连一向喜欢跟皇帝,或是跟张延龄唱反调的徐溥、屠滽等人,此时都选择沉默。

    你问我们意见?

    我们还不搭理你。

    反正我们也知道,说什么都无济于事,若那小子真有功劳,我们能挡得住给他封侯才怪。

    “看来诸位卿家跟朕想的一样,这件事就先放在一边,还有一件事……”

    众大臣面色古怪。

    我们不出来唱反调,陛下您还没完没了?

    “朕觉得呀,建昌伯是为朝廷做了不少事,朕也的确可以赐给他一些东西,诸如官职和爵位等,但有关他香火继承的问题,一直都旋绕在朕的心头,朕希望能为他赐下一桩婚事,让他早些开枝散叶,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徐溥作为内阁首辅,听到这种话,最先皱眉。

    好家伙。

    那小子让我们文官颜面扫地,现在我们还要关心他娶妻生子的事?那跟我们有屁的关系?

    他爱死不死的,最好死了直接绝后,一了百了。

    礼部尚书徐琼似乎对此事很关心,走出来请示道:“不知陛下属意于何家?”

    徐琼作为张延龄的姑父,对于晚辈的私生活问题还是很在意的,为了避免张延龄功劳多了以后在私德方面败坏,被人攻击人品,再或是想投桃报李以感谢张延龄帮他当上礼部尚书,别人不出来接茬,他还是义不容辞的。

    朱祐樘笑道:“朕也没想好,到底让他跟哪家来联姻,诸位卿家若是家中有未出阁,年岁相当的闺秀,可以跟朕说,朕为他赐婚。”

    年岁相当,还没出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