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沟通-《大明建昌侯》


    第(1/3)页

    张延龄是在西直门准备离开时,见到前来送盐引的萧敬。

    此时张延龄正在跟与他践行的人“把酒言欢”,这些践行的,没有一个是他的亲眷,全都是各地在京师的商贾代表。

    来送行也不是单纯送行,自然是要“上贡”,张延龄手上缺兵少粮的,这些人若是不好好表现一下,以后他回到京师,还能让这群人有好日子过?

    这正是各地商贾表现的最佳良机。

    “萧公公,多谢了,两万引的盐引……看起来是很解决问题的,但关键是这些盐引怎么变成粮食和物资呢?”

    张延龄一脸为难的样子。

    拿盐引当军功犒赏,激发将士跟他一起拼命,或许还不错。

    但关键时候盐引也不能当饭吃。

    西北本来粮食物资什么的就匮乏,到时怕是一引盐连一斤粮食都换不到。

    萧敬叹道:“陛下只让老朽将盐引送来,至于如何折换粮食……您行军至居庸关或是旁处时,不妨跟地方上的商旅或是守备等商议一番……老朽对于西北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便只能提醒您到这里……”

    又在装糊涂。

    你萧敬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也算是半个内相,居然敢说自己不懂?

    让我去西北换。

    问题是在叶淇当户部尚书,行户部的改革之后,西北的商屯已近乎绝迹,想从市面上购买粮食和物资近乎不可能。

    去跟地方官将买,那不等于是变相鼓励他们中饱私囊?回头再被文官参劾……

    “多谢萧公公提醒。”

    张延龄愈发感觉到,要恢复粮开中之法的必要性。

    想在西北搞点粮食物资出来都这么困难,至少要让商贾看到在西北进行商屯有利可图,才能保证北方边境出现战事时有足够多的资源进行应对。

    折色法的初衷是改变朝廷经济的窘况,但忽略了北方实际的需要,以为朝廷调拨能解决问题,却不知如此只会造成边备松散。

    ……

    ……

    送走了萧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