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事儿你说事儿,现在谈的是和亲的事儿,你塔喵的说我四次投主算怎么回事? 这件事,是欧阳信本一声的污点,但因为文学造诣是真心牛逼,就把这个污点和丑给掩盖住了。 欧阳信本一家,本是陈朝旧部,他爹是陈朝左右卫大将军,全家因为叛乱被杀之后,只有欧阳信本一人生还。 没办法了,只好投靠当时最牛逼的杨坚,在杨坚建国之后,做了隋朝的太长卿。 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就没什么了,李长思损他和骂自己爹李靖没啥区别,李靖也是后来投靠的李世民。 后来虎牢关一战,李世民打了一个打胜仗,仗着自己和李渊的交情,欧阳信本又临阵倒戈,投靠了李渊,做了大学士不说,还直接选好了下家,那就是太子李承乾。 到目前为止,欧阳信本的官职一大堆:太子更令、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以及渤海县男,算是一个男爵。 讲道理,在隋唐交替的时候,哪个不是好几次改换门庭的? 无非就是最后站队的时候选择了老李,现在牛逼了,没人敢说而已。 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大唐战神李靖、英国公李绩、房玄龄、魏征…… 大唐的哪位重臣,不是几次易主,几次则主? 怪就怪,宇文化及造反的时候,欧阳信本作为隋朝的太长卿,你是不是应该正视一下自己的身份,在很多人弃官不做之际,欧阳信本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做了宇文化及一朝的宰相。 宇文化及让人干掉之后,这家伙又投靠了窦建德,还是做宰相。 宇文化及和窦建德,可是公认的反贼,尤其是宇文化及直接逼死了杨广,罪大恶极,可偏偏欧阳信本就去投靠了。 所以说,李长思骂他四姓家奴一点毛病没有,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秦长青告诉他们针对这件事下手,李长思和程处亮都担心能不能成的原因。 归根结底,这群做国公的,基本家家都这样。 大家都是黑乌鸦,你不能只觉得自己是白色的,很容易就引起众怒。 “仗义多为屠狗辈,我宁愿起边疆杀敌,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做一个软骨头。” 说到这,李长思对着在场的文武一躬身,“小侄原本驻防太仓,但陛下有旨,家里的大人出征,做小的可以代父上朝,学习观摩。 这件事本不该小侄和处亮说出来,但是在忍不住,一个四姓家奴,也敢在这妄谈国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