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歃血为盟-《大秦五百年》


    第(3/3)页

    子婴曾经想过,能不能把弹簧发明出来呢?很快就否定了。

    就算掌握了灌钢法,也很难进一步铸造出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的弹簧钢,何况了合格的钢材都还没有问世。

    不多时,车驾来到了兵工厂大门。

    这里有重兵把守,严禁无关的人出入。

    从秦岭开采的铁矿运送到这里,相关人员也只能进入仓库区,铸铁区另外有人把守。

    “微臣拜见大王!”

    “带寡人进去看看,试验得怎么样了。”

    邹棠带着子婴进入兵工厂。

    首先来到“厂长办公室”。

    邹棠取来一个本子,呈给子婴。

    子婴打开一看,这是工作试验记录,对试验情况有详细记载。

    本子记载着,邹棠根据子婴提供的炒钢技术,指导工匠们进行试验记录,包括具体工艺流程细节、提炼出来的钢铁质量情况,本子及时总结有进步之处,以及试验中碰到的问题。

    随后,子婴来到铸铁区。

    在铸铁炉里,全部都用煤炭作为燃料,试验证明,比木炭更容易提升到理想的高温。

    邹棠介绍说,目前,炒炼生铁时控制含碳量还比较困难,提炼出来钢含碳量忽高忽低。

    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

    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正常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

    钢材又分为三种,分别是:

    低碳钢:碳含量一般低于0.25%

    中碳钢:碳含量一般为0.25%~0.60%

    高碳钢:碳含量一般高于0.60%

    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就越强,因为硬所以耐磨,能打造得越锋利,但含碳量越高,钢的坚韧度就越差,越容易折断或者崩口。

    含碳量越低,坚韧度就越好,但很难打磨得锋利,就算磨锋利了也很容易变钝。

    必须在坚韧度和锋利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要含碳量达到多少才合理?这要看兵器用途。

    如果硬物对硬物对砍(比如兵器对兵器)高碳钢肯定比中碳钢容易断,如果是砍人、砍动物、木条、麻绳等,高碳钢比中碳钢锋利。

    古代冷兵器时代,兵器主要是杀人,交战时可能会碰到兵器对砍。

    根据这一原则,钢材含碳量略高于高碳钢临界点的0.6%最为合理。

    这时代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对材质进行化验,无法检测含碳量百分比多少。

    只能是根据不断试验,根据试验铸造不同含碳量的钢,再将其打造成兵器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工匠,就能感受到硬度和坚韧度的差别了。

    打造成兵器后,再进行兵器进行砍不同物品,或者兵器对砍的试验。

    不断通过试验再得出结论,不同方法提炼出不同含碳量的钢,每种方法离最终要求差距还有多大。

    “大王,这里有做好的剑。”

    子婴来到成品区,这里有多个箱子,每个箱子里面都装着几把剑。

    邹棠道:“大王,这几种剑都没达到要求。”

    子婴走到第一把箱子前,拿起一把剑。

    这把剑看上去非常锋利。

    邹棠介绍道:“大王,这把剑的含碳量非常高,用手掰都能掰断。”

    子婴试着对剑身用力掰。

    “蹦”的一声,果然从中折断了。

    子婴走到第二个箱子,也拿起一把剑。

    这把剑看上去还算比较锋利,

    邹棠道:“这把剑的含碳量太低,砍东西时容易卷刃,用力能折弯。”

    子婴再试着用力掰,果然将其掰弯了。

    一连试过好几种成品,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邹棠道:“大王,主要难点,还是含碳量不好控制,这还需花费不少时间,还需多次试验,才能达到大王对钢的要求。”

    子婴鼓励道:“继续努力,寡人等你的好消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