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打造优势-《大秦五百年》


    第(2/3)页

    在案桌上,已经见不到竹简,放着用纸张制作的本子。

    子婴打开第一张本子阅览着,里面记录每次原料运入情况,包括日期、重量、种类、原料来源。

    打开第二张本子,里面记录的记录兵器成品情况,详细记录着某个工丞管辖下的兵器产量,不仅有日期、数量、种类,还具体到工匠名字。

    邹棠道:“大王,每位工丞,皆有本子记录!”

    这兵工厂比较大,下辖有十七个工丞,有十七张本子记录。

    兵器做好之后,会入库存放入仓库。

    兵器交付给哪个部门,以及种类、数量、日期,又会有本子记录。

    在兵工厂,还有个特殊地方,这是由治粟内史官署派来的直辖的账房人员,有三名账房,相当于一个财务部。

    工师是无权管辖账房的,账房直接对治粟内史官署的上司负责。

    这是从制度上防止厂长贪污的基本手段。

    财务部专门有屋子作为办公室。

    子婴进入财务办公室,屋内同样有很多书架,书架上摆放着许多竹简账本。

    案桌上摆放着的是纸张本子。

    子婴翻开账本阅览,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位工匠的姓名和俸禄发放情况。

    秦国兵器作坊的工匠们,一般属于终身制,一生都在作坊中劳作,平常一天工作十二小时,工作五天可休息一天。

    工匠一般只负责兵器制作,不搞农业耕种。

    这一两年来,因为男丁损失过多,才出现在农忙时工匠下田帮忙这种特殊现象。

    每位工匠,都会有一定的俸禄,技术越精湛,待遇越好。

    平常官府包吃住,待遇用粮食的形式发放,偶尔还有肉类、酱料等。

    秦国严禁私自出售主粮食,工匠如果要领取钱币,可以少领取相应价值的粮食来折扣。

    不过,工匠们要养家糊口,领取的粮食要给家人食用,能富余出来的粮食不多。

    普通工匠的家庭,一般也是仅能温饱,日子过得跟农民差不多。

    随后,子婴来到仓库区。

    在仓库某间屋子,这里堆放着大量的铁矿石。

    这些铁矿,是在秦岭的矿山开采出来。

    随后,子婴要考察生产车间,也就是炼铁区。

    刚进入屋内,立即能感受到,室内温度比室外高出了一些。

    走近炼铁炉,温度进一步升高,工匠们皆是穿着薄薄的裋褐作业。

    现在是夏天,本身就热,子婴和尉缭同样是身穿薄薄的裋褐前来视察,靠近炼炉后,子婴和尉缭也很快就满身大汗了。

    按照现代的话来说,这属于高温作业,劳动法规定要发放高温补贴。

    这里有多个炼炉,子婴先观察着第一个炼炉。

    炼炉体积较小,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点火焙烧,本身就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根据现代所知的知识,温度应该是600度至1000度之间,没有达到铁的熔炼温度。

    子婴再观察焙烧到一定时间的炼炉,炼出来的生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

    这种铁杂质较多,含碳量低,质软,只能锻,不能铸。

    这是将铁矿石提炼成生铁的工序。

    在另外的地方,进行下一道工序,这里再将生铁经加热锻打,挤出夹杂物,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块炼铁同炭火接触,碳渗入而增碳变硬。

    将生铁加工成可使用的熟铁,这是第二道工序。

    第三道工序,是将熟铁打造成各种铁制兵器。

    目前的冶炼方法,现代将其称为“块炼渗碳钢”。

    从铁矿石到各种兵器成品,每道工序生产流程都是标准化。

    在第三道工序中,又分为多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分别打造剑、矛、戟等不同兵器。

    子婴仔细检查做好的兵器成品,每件同种类的兵器高度相似,这是标准化制作的质量要求,兵器上都有刻上工匠、工师名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