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遇伏-《大明1630》
第(2/3)页
“不太可能吧,那些索伦虽然野蛮,但这样孤零零的退下来少见的很,该不会是坐骑出了问题,拉在后面了?”副将有些疑惑的猜测道。
两人说话间,那个索伦骑兵距离两人已经只有二三十米远了,口中大声用女真话叫喊着,可能是情绪过于激动的原因,他的语句断断续续。颠三倒四,根本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图鲁什有些不赖烦的对副将喊道:“你去把那家伙抓过来,先抽二十皮鞭让他清醒下!”
“喳!”副将应了一声。带了两个戈什哈便打马跑过去,口中还大声叫喊着让对方下马,那索伦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让图鲁什更是气的牙根发痒:“这群贱骨头的蛮子!”
突然,那索伦一刀砍在副将的脖子上,几乎将其半边肩膀都砍下来了。副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落下马来,旁边的戈什哈刚想拔刀,就被索伦一刀刺入小腹,也跌落马来,剩下的那个戈什哈调头打马便跑,那索伦也不理会,便打马朝图鲁什这边杀了过来。
“倭刀,是乔装的明军奸细!”身经百战的图鲁什立即就看出了蹊跷,方才那骑兵所使用的佩刀刃长约三尺,柄长尺半,刀刃略带弧度。明代中后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与明军交战时多有使用,由于明军原有的武器与倭刀的对抗中吃了很大的亏,戚继光就曾经感叹过“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段。“于是他便防制了许多倭刀,还总结了倭刀的刀法,后来戚继光的到北方任职时,带了数千南兵同行,因此在辽东明军中有不少人使用倭刀的,图鲁什自然认得。其实后金军中也不是没有缴获这类佩刀的,但一般都是留给军官自用或者赏赐给亲信,给索伦这种三流炮灰部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图鲁什身边还有几个戈什哈,见状赶忙打马上前想要拦住这个刺客,却不想正好挡住了图鲁什的视线,那刺客看的清楚,便一箭射了过来,图鲁什一声惨叫,从马背上落了下来。剩下的几个戈什哈见状,赶忙留下一人断后,其余的人跳下马将图鲁什扶上马向后撤退。断后的戈什哈刚要打马上前迎战,斜刺里突然冲出一条大黑狗,戈什哈的坐骑受了惊吓,将马背上的主人掀落地上。那刺客乘机一刀将其砍死,他见目标已经走远了,便一刀砍断了小丘上的大旗,将其丢在地上。
后金军的指挥官遇袭,战场上后金军的行动也变得迟钝起来,尤其是担任迂回任务的索伦兵,这些人依旧依照过去打猎时的习惯,围绕着明军和百姓绕着圈子,用弓箭射杀零散人员,而不是直接冲击明军的阵型,这就给了明军时间重整阵型的时间。叶大诚是个非常有经验的军官,他看到站在树林旁小丘上的后金军大旗倒下了,主将落马。立即意识机会来了,大声喊道:“鞑子败了,鞑子败了,杀奴呀!”随即他猛踢了一下马屁股带领着骑兵向前冲去。
“鞑子败了。鞑子败了,杀奴呀!”明军的骑兵也跟随着都司向前冲去,如果是图鲁什没有落马的话,这无异于自杀,因为位于高丘的图鲁什可以用声音或者旗帜指挥迂回的索伦兵立即从背后夹击明军的腹背。但此时图鲁什的落马把一切都打乱了。后金兵的指挥中枢暂时被打乱了,已经迂回到背后的索伦兵看到小丘上的己方大旗倒下,如绝大多数不那么忠诚的辅从军一样,他们第一个反应不是用决死的冲击挽回战局,而是先撤退自保,而这就意味着后金的中央阵线必须以三分之一的兵力独自承受明军骑兵的冲击。
铁蹄践踏着土地,将黑土和白雪踏成一团,随着号角声再次响起,女真人的箭矢如冰雹般朝明军骑兵身上落下,刹那间便有人中箭落马。“杀奴“的呐喊声变成惨嚎,紧接着是第二波落下,弓箭手们将第三支箭搭上弓弦。
“放铳,放铳!“叶大诚将三眼铳在肋下夹紧,将点着的火绳靠近药池,这在颠簸的马背上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不过他还是成功了,铳口喷射出烟雾和火焰,几乎是同时,其他明军的骑兵手中的三眼铳、单眼铳等火器也三三两两的打响了。透过烟雾,叶大诚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八米外女真兵阵线里有人倒下,更多的士兵丢下弓箭 转身逃走。
如果有谁能够在这场战斗之后察看战场上的尸体的话,将会发现被铅弹打中的女真士兵并不多。这倒不奇怪。无论是三眼铳还是单眼铳,都不是一种易于瞄准的火器,更不要说在颠簸的马背上呢。不过巨大的声响和喷射的烟火弥补了很多,哪怕明知道这火器打的不太准,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受敌人在七八米外用火器向自己射击,更不要说这些敌人还驱使着战马朝自己冲撞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