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争辩-《大明1630》


    第(2/3)页

    “原来如此!“杨鹤的神态变得和蔼了起来,戚少保凭借少林僧兵平倭的故事早已流传天下,既然如此有将佐年纪大了入寺为僧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他看了看一旁的贺人龙,低声咳嗽了一下:”你破贼有功,但误伤了关口守将,其罪难恕,将功折罪——“

    “大人!“贺人龙在一旁听到这里,赶忙站了出来:”刘成破贼未必是实,可擅杀朝廷将吏可是事实呀!“

    “贺将军!”杨鹤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了起来:“圣上有西顾之忧,我等做臣子就要替圣上解忧,好不容易打了胜仗,那不是刘成破贼,是何人破贼?难道你要我在给朝廷的折子里说乱兵们是自己一头撞南墙撞死的吗?”

    总督的发作一下子让城楼上静了下来,杨鹤的眼下之意很清楚,今上是个操切的性子,早就对西北的事情不耐烦了,这次胜利可以解他的燃眉之急,因此刘成这个有功之臣就不能死,否则报功的折子就没法写。你贺人龙的侄儿性命重要,还是总督大人向朝廷报功重要?还是西北的大局重要?这一连串帽子扣下来,贺人龙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只得躬身拜了一拜,回到行列里,

    转过来杨鹤的脸色就好看了许多:“刘先生,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你击破乱兵贼寇,当赏银百两,授官百户。但御下不严以至属下误伤贺千总,赏银抚恤贺千户遗孤,你可服气?“

    “服气,服气,多谢大人!”刘成终于松了口气,显然杨鹤是在偏袒自己,自己不但保住了脑袋,还混了不大不小的官儿当当,若是不见好就收,那就是傻子了。

    “那就这样了吧!”对于刘成的知机杨鹤很满意,他的目光瞟过一旁的贺人龙杨鹤低咳了一声:“贺将军,你呢?”

    “末将遵令!”贺人龙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只有这样他才能不让周围的人看到自己的脸上怒火,他用尽了最大的力量才能让自己没有当场爆发开来。

    “嗯,那就这样吧!”看到问题被圆满的解决,杨鹤的心情变得好了起来,有了这样一份告捷文书,朝廷上攻击自己的浪潮总算是可以少点了吧,作为一个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官僚,杨鹤实在太清楚当今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操切”,用得着你的时候是千好万好,但若是稍有不顺,他可是绝不会有半点耐心考虑臣子的难处的,替杨鹤撑腰子的。杨鹤简直不敢想象一旦陕西之事败坏,自己将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想到这里,杨鹤不禁开始有些后悔自己为何要接任三边总督这个烫手山芋,他在心中默默祝祷道:“菩萨护佑我杨鹤能平安做完这一任三边总督,安然回到家乡后山牵黄狗逐野兔吧。“

    潼关城,牢房。

    与绝大多数当时大明城市的牢房一样,潼关城内的牢房充满了跳蚤、老鼠、污浊的空气和绝望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潼关城内的牢房的空间更加窄小、窗户更小、也更加坚固,因为潼关城是一座军事要塞,里面的居民都是士兵,按照严酷的军法绝大部分进入这里的犯人的最终结局要么是病死牢中,要么是一刀断头。

    而这天牢房里的犯人的运气很不错,按照潼关卫指挥使的命令,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犯人都被赶出了牢房,所有的牢房被空出来用于关押几十个特殊的犯人——那些被俘的良乡兵变的镇兵。按照过往的经验,这些人都将被在镇兵面前处死,为首者甚至会承受凌迟的酷刑,以警告那些潜在的不满分子。

    杜如虎、杜国英叔侄两人对坐在牢房里,以大明牢房的平均水准来看,这件牢房的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新鲜的铺草、通风的窗户、一张矮几,两碟蚕豆、黄豆、一壶浊酒,甚至墙边还有一盏油灯。能够得到这些优待并非杜家叔侄与狱卒有什么交情,这些狱老鼠们都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他们给予杜家叔侄优待的唯一原因是不希望两人过早的死去或者自杀,至少不要在杨鹤报捷的文书得到批复之前死去,大明朝廷还需要这两人的生命来警告潜在的不逞之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