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重现于世-《太玄飞仙》


    第(2/3)页

    所以在维持变身这段时间内,得将先天状态能运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不然就白白浪费了这次机会。

    透过六鼻镜,看了一下大山底部的嬴晓,张玄伸手拔下自己的三根头发,往外一吹,化作三块墨。

    嬴晓的规则张玄刚才在镇压之时已经感知到了一点,乃是水之法则与虚实法则构建,能透过玉笔将自己所思所想之物画出来,只要代价足够就能化虚为实,以假化真,也算是很厉害的一种手段。

    只要想象力足够,是能画出一些不属于这方天地的奇物。

    张玄决定帮一把,送点蕴含自身规则的东西过去,应该能画出一些厉害物品。别的不说,至少能作为嬴晓的底牌之一,不然按照那家伙的性子,不吃点亏,是不会静心的。

    然后趁着两个小家伙还未出世之时,取出一片碧绿色的叶子,正是妖族送来的万载芭蕉叶。

    打算趁着自己还能维持先天状态,将其祭炼成灵宝,准备交给师父罗浮真人祭炼几年,造就一件至宝出来。

    因为乾坤宇宙锋被打成九段,分布于整个天地之中,又推算不到其具体位置。加上大海面积与陆地面积之比,能很轻易得出,剩下的七把剑有很大可能性是在四海之中,其余八洲可能性也不小,所以出海是一定的。

    那么出海航行就成了必须之旅,而海上航行可不简单。

    天地与混沌交汇之处,刮进来不少大风,配合蕴含浓重煞气的海水,对任何一艘船都是一个极大考验。

    且在真正的深海区域,是没有灵气的。

    到也不是真没有,只是这些灵气要么裹挟在无边罡风里面,要么藏在煞气密布的海水之中,以罡风的速度和海水的煞气量,没有一定修为是不敢吸取的,有等同于无。

    而灵气对于所有修行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大考验。

    修行者也是生命,至少还是遵循着能量守恒,如果没有灵气,那么饭量就会狂增,通过摄取食物中的能量来弥补自身的亏缺。

    当然了,张玄已经成就天仙,自然不会被灵气所限制,大不了就是造成的破坏力小一点。不过常规形态之下,还是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的。

    再说直白一点,就是会饿。

    在深海航行,一定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淡水,那些蕴含灵气的更好。至于为何不直接海中捕鱼和凭空变水。

    不是任何海兽都能食用,与妖兽肉差不多。它里面都蕴含着浓重的兽性,吃多了是会发疯的。尤其是深海的煞气比之近海的煞气更厚重,基本上那里面的海兽已经腌入味了,一嘴下去,煞气比例占据一半,除了习惯煞气的妖族,其他修士绝对呵呵。

    煞气这玩意,对人族修士来说就像生物体内的重金属一样,是会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是会出现问题的。

    换做是普通凡人去吃妖兽肉,处理好的还不怎么样,可一旦没处理好,那后果就会造就一批半人半兽的怪物。

    真以为妖兽肉那么好吃,事实上百分之八十的妖兽肉味道根本不好。

    太硬(以大橘猫为例子,一个八百年的妖怪,说句铜皮铁骨丝毫不夸张,试想一下,啃金食铁,一般人能做到?嗯,武修除外,人家牙口好。),太难消化(很多年祭炼出来的肉身,耗费了大量灵气与煞气,能轻易消化就有问题了,一般情况下,通过食用妖兽肉来提升自己的修士,必须有辅助消化的功法),而且关键是难吃(妖族多以煞气,毒瘴来祭炼自己的肉身,要说味道有多好,那绝对不可能)。

    张玄猜测应该是人族太凶猛了,导致妖族为了不被灭绝,自主选择的一个变化,让自己变得难吃。不然按照人族的吃货属性,妖族每年得减少好多族员。毕竟就现在难吃的妖兽肉人家都有办法软化、祛煞、提味。那些好吃的妖兽,早就快灭绝了。

    淡水也是一个原理,煞气太重,变出来的淡水中也还是有。虽然影响不到生命,但是吃错东西闹肚子的感觉可不会有人想尝试。

    还得需要一艘船,必须是由矿母打造,不然经受不住海浪席卷;

    其次得将人员配备好,张玄打算将土豆运往九洲五海之地,让其在天地中推广开来,造福万民,顺便掩盖自己集剑之实。

    最后,那就是配备一把至宝级别芭蕉扇。

    前面已经说过,常规形态下的战力就相当于合道境,但是因为动用不了能量,实战上相比同是合道的有点弱小,玩不了远攻。加上灵宝只有无极镯和那些兵器型的能用,所以一柄至宝级别的芭蕉扇很有必要,因为它能扇风。

    深海之中遇到风速过快时,能发挥出大作用。

    至于为何对这些那么熟悉,张玄老早就有去航海的打算了。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查阅过,没想到那么快就用上了。

    此时太极莲池清眼之中,两块三尺来高的石头裂缝扩大,冒出缕缕金光,散发炙热温度,隐约间有金乌啼鸣之声传出。

    池子之中的液态的清浊之气好似遇到了什么大恐怖一样,直接沸腾起来,不一会儿就开始弥漫。

    张玄见状,手一挥,将晕倒的万兽送走。

    本来庆贺嬴晓封圣的,属于青牛收留在松谷的小生灵,修为大多不是太高,虽然快递的距离被嬴晓控制在百里高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