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灵隐寺-《我演化了诸天》


    第(2/3)页

    灵隐寺位于城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

    两峰挟峙,林木耸秀,优美雅静。

    灵隐寺始建于于东晋咸和元年,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乃是一座千年古刹。

    杨易和宁采臣,以及归来客栈的十数名秀才,来到了灵隐寺,因为今天这里有个诗会,是由学政朱孝纯发起的,为了接待辞官归隐的前国子监祭酒王阳君。

    王阳君为名满天下的大儒,专心治学四十年,桃李满天下。

    本来他是从不过问朝政的,但前段时间不知道怎么的,就写了封周折给皇帝,建议皇帝贬黜妖道国师,重整朝政,任用贤人,罢免奸妄。

    没出意外的,皇帝震怒,下旨申饬王阳君。

    朕求仙问道就在眼前,你竟然要朕罢黜国师,这岂不是让朕以前十数年的努力白费了。

    还有什么‘重整朝政,任用贤人’,这不是指着鼻子骂朕昏君么?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如果是普通人,估计已经直接下狱了,甚至搞不好还要咔嚓。

    皇帝虽然盛怒,但还没有忘记王阳君在士林和朝廷中的影响力,于是也就是申饬了一番。

    王阳君也硬气,既然你皇帝不听话,那我也懒得伺候你,直接辞职不干了。

    王阳君的影响力在士林中就不必多说了,在佛门和道教中那也是交友遍天下。

    灵隐寺的方丈、抱朴道观的观主等人,都是他的好友。

    他老家在余姚,这次途径杭州返乡,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诗会,并放在灵隐寺举行。

    对于这样的诗会,杨易本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毕竟他志不在官场,也就不需要像其他书生那般,需要削尖脑袋地想在王阳君和朱孝纯等大人物面前表现。

    但当听到周围的诸寺道观的人也会齐聚,他顿时来了兴趣。

    如果能够‘一网打尽’,也省的他一个个地方跑。

    一路上,众书生激动不已,神色向往:

    “诸位,如果能够在今天的诗会上崭露头角,肯定会被学政大人记住的。那接下来的乡试,可就十拿九稳了。”

    “学政大人只能够影响乡试,如果能够得到王宗师的赏识,那接下来的会试都不成问题。将来进入官场,肯定可以平步青云。”

    “听说楚王也来了,如果能够得到楚王的赏识也不错。”

    ……

    大靖王朝,虽然以科举取士。

    但近十几年来,科举取士已经远没有曾经那么严谨了。

    只要背景够深厚,就能够影响到考试结果。

    正因为如此,这才使得大靖的官场越来越腐败,虽然也能够选拔出不少的才学出众之人,但更多的是能力普通的人。

    但他们背后又拥有深厚的背景,这就导致了他们官越做越大,而真正有才学的人因为缺乏后台,只能够在底层挣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