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誓师反清-《风帆战舰》


    第(2/3)页

    正统之争,让郑家本就不稳的盟约更加脆弱。

    郑成功对郑家联盟不报希望,靠人不由靠己。

    趁现在清军还不重视自己,要抓紧时间发展,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行。

    郑芝龙掌控福建多年,郑家大公子这个名头现在还有点用,郑成功决定再去劝说一下那些福建沿海那些不肯降清的人。

    郑成功让林习山统领船舰,在船只维修好后去金门,他自己带着五百士卒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最终募集了两千多散兵,这极大的缓解了郑成功兵力不足的问题。

    1646年十二月末,郑成功带着募集的士兵终于回到了金门!

    来到荒芜的金门,郑成功为了安顿百姓,可是忙地团团转。

    为了能笼络人心,郑成功决定每户给银三两,十户给牛一头。同时组织军队建造房子帮助百姓过冬,安排亲卫帮民族老弱病残的百姓挑水砍柴。

    这一系列的举动顿时赢得了迁移百姓的称赞和拥护,渐渐地因为迁移过来,导致的不满声消失了。

    安顿好百姓,郑成功开始了起兵反清的准备。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为了取得大义,郑成功假借隆武帝的遗诏,自命为大将军。同时令人拟檄文,派士兵驰报沿海各地不满鞑子统治的原大明文武官员。

    檄文写道:“成功谨以隆武遗诏布告天下:鞑子欺天罔地,灭国弑君;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遗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匡扶明室,拯救黎明。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看到郑成功发出的檄文,原隆武大学士路振飞,吏部尚书曾樱、忠振伯洪旭、忠臣伯张进、忠靖伯陈辉等90多人都响应郑成功的檄文,陆续来到了金门。

    1646年农历腊月初一,烈屿乡上空锦旗飞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