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岗位津贴制度-《暴明》


    第(2/3)页

    朱浩大少爷拿起一副棱堡的图纸给曹明府看,就接着说讲。如果把图纸上的棱堡堡垒进行推广,这种棱堡堡垒,就使的大明的城镇防御迅速地加强起来,流民教匪就不利于进攻。

    如果说李闯,张献忠之流还有关外的满清,而大明朝的力量已不再野战军了,更因修建坚固筑垒的城镇棱堡。一个到处都有坚固筑垒城镇的大明朝,就是完全没有真正的野战军也能够打仗。实际上朱浩大少爷,第一想叫曹明府给推销水泥,二是,朱浩不想大明朝那么快完蛋,朱浩总觉得时间紧迫啊!

    一个到处都有坚固筑垒城镇的大明朝在这种条件下,朱浩大少爷认为,官军对李闯,张献忠之流还有关外的满清的战争,在崇祯十五年会是一系列周而复始的围城战,而深入大明领土的关外的满清,通常总是徒劳无功的。

    因此,当需要决定围攻哪一个城镇,或解救哪一个城镇时,补给方面的考虑常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后勤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座城镇,若其周围地区已被洗劫一空,一般就不会遭到围攻,对已经被围的则很难前往解救。

    开封之役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初二,李自成第三次进攻开封。崇祯帝急令丁启睿、左良玉等明军来援,明军总数18万,号称40万,在朱仙镇和农民军摆开决战架势。李自成主力暂且移师朱仙镇,稍经接战,主力左良玉部七千人避战而逃,李自成于五月二十五复围开封。

    平贼将军左良玉之退却,实在是故意,此人跋扈难用,但崇祯帝又不便“修理”他。左部号称兵多将广,实际骨干兵力不过两三万人,相当一部分是平贼将军左良玉招安过来的原流民部队。

    崇祯皇帝也明白,左良玉招安过来的原流民部队一个处置不当很可能使之一哄而散,复为“流寇”。此时的明廷,可资利用的军队一是吴三桂辽东部队,二是湖北的左良玉部队,三是陕西孙传庭部队。因预防满族入关,即使在北京被围攻告急直至覆灭时,也顾及边患没有调动最精锐的吴三桂部。陕西因处决原总兵贺人龙后,尚需稳定军心,解除开封之急,崇祯首先指望的还是左良玉。

    对于左良玉这个军阀,崇祯采取了结之以恩的笼络方法。左良玉年轻时曾犯军规被削官去职,屈身走卒之列。后来被河南归德府人侯洵看中授予兵权,又在辽东战役中崭露头角,从此官运亨通。左氏对侯洵感恩戴德。崇祯帝对此了然,所以释放了在狱中服刑的侯洵,委以兵部右侍郎等军职,意在利用他和左氏私交,调动左部与保定、山东、河北等官兵南北合击李自成。

    侯洵倒是能通盘考量时局的人,策略是“维城当不急于社稷”,主张各省固守本境,等待时机,他认为河南已是赤地千里,粮食窘绝,李自成有百万大军在河南,只能蹲着挨饿,到那时再督率左良玉北上,会同陕西总督孙传庭夹攻农民军。

    却不说官军能否固守本境,防堵农民军的流动作战。侯洵的主张正好与崇祯的本意相逆,侯洵建议一经提出,立刻被否决。侯洵无奈,只得下令左良玉北上,先行令五千兵卒开拔,声称30万大军随后跟进。这30万人马的弦外之音是粮饷的数字,还算聪明的侯洵明白左的用意,连忙回函言说,无法解决30万人的粮饷,请他不必北上。崇祯起用侯洵不灵,开封无援。同年底,罢侯洵官职,重新将其投入牢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