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红星车队-《石油帝国》


    第(2/3)页

    赵跃民这边稳定了后,他的兄弟胡东也在瞅准时机,准备进行转型。小饭馆虽然经营得不错,可是,也面临着更多的对手。新开的私营饭馆层出不穷,很快,就满了一个街面。个体经济的崛起几乎终结了集体经济在乡镇中的垄断地位。

    胡东和他的红星饭店员工明白,镇上就这么多人,饭店越多,他们的利润越少,必须转型到新的领域。

    胡东用红星饭店的赚得的钱,买了两辆小货车,又花钱租了一艘渔船,专门给职工家属和镇上的居民搬家拉货用。

    赵跃民得知消息后,笑称胡东是海军、陆军齐发展。

    江北油田河道纵横、桥多、路窄、便道多、混合交通,运输条件较差。运输时有时需要车运、有时需要船运、有时还需要陆运。

    按理来说,江北油田职工家庭需要家具运输,或者送个人,拉个货什么的,完全可以油田运输处安排。毕竟运输处建立的宗旨,就是为油田的生产建设和职工生活服务的。然而,在油田会战初期,车船少,各路工程都在抢上,运输矛盾十分突出。即使司机船员没有休息日,加班加点,都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对用车的需求。这样一来,更别提职工家属的用车。

    胡东看准时机,买了两辆小货车,开始在他的红星饭店进行推广运输服务,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油田职工家属们心里也有比较,用个运输处的车,虽然是免费,可是要排班,要预约,而且通常要提前一个月预定。人家司机给你送货,你再怎么的也得送上条烟,递上瓶酒。

    而胡东的红星车队则不一样,随叫随到,价格公道,司机也和气。这样一来,大家都愿意用胡东的车队。

    胡东的生意越来越好,小货车也升级成了东风牌大卡车,载人拉货,都可以。然而,胡东也没想到,半个月后,他的车队便迎来了一个新的机会。

    那天,赵跃民在局里遇到了运输科科长萧德凯。萧德凯一脸的愁眉苦脸,蹲在墙角抽着烟。

    “德凯,怎么了?”赵跃民问道。

    “哟,跃民啊。我他娘个小葱拌豆腐的倒霉啊。”萧德凯发出感叹。

    局里的人其实都喜欢萧德凯,因为这个运输处的科长,整日大大咧咧,人也很幽默。

    “怎么了,德凯?”

    “这不是局里订的那批大庆130型钻机已经出厂了吗?”萧德凯焦虑地抽了口烟道,“得派车去趟黑龙江拉机器去。可你也知道,咱们运输处这批车,刚刚从新疆油田回来完成任务。司机们跑了半个月长途,都累得死去活来的。而且,就咱们那几辆58年的老解放,两辆引擎出现了故障,你说说,人也不行,车也不行,我他娘了个番茄炒鸡蛋的该怎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