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迷途-《月老志》
第(1/3)页
天下易乱难治,大乱一起,就不是短时间能够结束。
明钦正想带着小青从修罗神庙离开。走不数步,忽听得风声疾响,身后传来洛咏言的声音:“小海,你往哪里去?”
两人吓了一跳,小青想到洛咏言是金乌教的金箭令使,脸上露出戒备之色。
明钦从容一笑,反问道:“宫中形势怎么样了?”
洛咏言笑道:“我教谋定而动,一切尽在掌握。教主已经招降了三将军,命我先小心看守罗刹皇帝一家,不叫外人知道。”
新文礼行事谨慎,金乌教虽然初战告捷,眼下大局未定,景深帝是重要人物,知道他行踪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这不是罗刹皇帝的公主吗?你们怎么出来了?”
洛咏言记性甚好,虽只匆匆一面,却一眼认出小青来。
明钦歉然道:“说来惭愧。地宫中机关众多,一不留神,让罗刹皇帝逃掉了,只抓住了小青公主。”
“什么?罗刹皇帝又逃了?”
洛咏言神情不悦,她将景深帝一家交给明钦看管,自然是对他十分信任。景深帝全家并无修行高手,看住他们对明钦来说并非难事。
“你不是有奇功秘法吗?纵然罗刹皇帝躲了起来,难道便寻他不到?”
之前能找出地宫,便是明钦的神游镜发挥功效。不过神游镜藏在明钦识海中,洛咏言虽不知实情,却相信他有找出景深帝全家的能力。
“也许地宫中还有别的密道,罗刹皇帝已经逃了出去。我确实没有发现他的行踪。”
神道和仙道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治法。神道的标志便是秩序森严。有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宁为太平犬,勿为乱离人’。乱世人命如同草芥,百姓生活困苦,太平时节要承受苛捐杂税,所谓苛政猛于虎。这都是神道治法的弊病。乱世神道失坠,道术反而得其自繇,各种势力相互对抗,便不得不招贤纳士,奖掖人才,一嗣乱世结束,重新建立起神道秩序,定于一尊,对于道术力量便会严厉打击。
平民百姓无法约束神道皇权,只能受其威压。若有多个势力相互制衡,却也并非坏事。可惜乱世争雄,更多的不是春秋的揖让会盟,而是战国的杀人如麻。
欧阳修作《秋声赋》,谓‘物过盛则当杀’。春生秋杀,本是自然之理。但人类是天地间的觉者,岂能和鸟兽为类?如果生口太多,物力无法承载,便应该节制生育,而非用战争这种残酷的方式来践踏人道。
所以说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战祸连绵,导致人口锐减,民人谋生较易。材力强横之辈又多死于战乱,可以无为而治。
罗刹朝廷当国数百年,积弊丛生,已经到了官逼民反的程度。可惜金乌教虽堪称天界第四教派,教义却极为酷烈,比起修罗教和夜叉教犹有过之。修罗教、夜叉教强盛之时,势力遍及诸天,皆建立起庞大帝国。
金乌教如若另立新朝,只会建立起新的神道统治,罗刹国本是横跨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的大帝国,一旦再造神权,放眼天界只怕没有哪个势力能够抵敌。
仙道治法更接近王道仁政,孔孟生活的时代,衣食尚成问题,普遍教育更不可想像。良好的政治只能依赖明君贤臣。随着道术发展,生产能力极大提升,智识程度普遍提高,仙道治法便水到渠成。
金乌教这种谬论层出的教义能在罗刹国大行其道,也是罗刹人智识程度不高,妖言激论才得以乘虚而入。而民人智识低下,则是当道者愚民手段的结果。
人非生而知之者,即便圣人贤士也需要接受教育。有言教,有身教。学校教育偏重于言教,家庭、社会则在潜移默化中施加影响。
一个人可能不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必然会有家庭,也离不开社会。在学校教育不甚完备的情况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便发挥了极大功用。
但是社会教育并非全是正面教育。官府对社会风气负有极大责任,对于社会教育的失败自然也难辞其咎。至于学校教育多为官府组织。家庭教育也只能居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皆因家庭中人无不受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教育,纵有至道,父不能传之于子,所以一国教育之好坏,全在官府之用心。
当道者心术不正,便绝不可能有好的教育,仙道治法也便无从实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