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兵变-《月老志》


    第(1/3)页

    历史已成陈迹。已然无可更改。王朝兴衰,似乎有它的必然趋势,有时候又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改变。

    龙族混一四灵,力压神族,开创前古未有的局面。祖龙一生,可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统一地界后御驾亲征,攻伐天界。在银河绝堑遭到神族和羽族的抵抗,折戟沉沙,一败涂地。

    银河之战,龙族战将如云,谋臣如雨,投鞭断流,足以横绝江河。羽族统帅九天玄女不过是一介女流,无赫赫之功。结果竟然成败逆转,九天玄女一战成名,成为神庭最负盛名的女战神。

    祖龙帝国则分崩离析,烽烟四起,盛极一时的龙族因之急剧衰落。

    祖龙时代距离后世太过遥远,流传下来的只是一些零星片断。即便刑天、夸父、共工这些神庭赫赫有名的古神,后世所知也极为有限。

    明钦本质上是一个不甘于平淡的人,虽然他看起来似乎并不像世间一般修行者那样热衷功名利禄,但也绝不是无欲无求的人。

    修行者追求的东西当然和凡夫不同。但修行者的世界也并不如凡夫想像的那般逍遥淡薄。

    世间万类循环相制,也可说是弱肉强食。圣人虽然宣扬仁民爱物,争竞却也不可避免。

    人生在世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不能靠求乞,只能自己去争。

    明钦不是不争,只是比常人更加谨慎。当初诸葛孔明躬耕陇亩,不求闻达。这就是他的谨慎之处。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孔明认为施展抱负的机会已经到来,所以才会鞠躬尽瘁,至死不变。

    孔明未显达之时,便以管仲、乐毅自比。古往今来,英雄豪杰如大浪淘沙,不可计数。孔明惟独推崇管仲、乐毅,不光是自我期许,而且表露出他的志趣和时局的观察。

    管仲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乐毅统率诸侯联军,以弱燕胜强齐,攻拔七十余城,几乎并而吞之。

    这两人功业不世出,一出春秋,一出战国,正好代表了烽火乱世的一种价值取向。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却始终尊重周天子的正统地位。乐毅凭借一贫弱燕国,竟能吞灭强齐。两人得君最专,这些都是孔明看重的。

    据说主父偃、司马相如每读乐毅报燕王书,便痛哭流涕。孔明和昭烈君臣际遇为后世津津乐道,孔明向往的则是管仲和齐桓公,乐毅和燕昭王那样的君臣关系。

    韩非子著为《说难》,不过是游士见风转舵的困难。‘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正道直行,本来不觉困难。但是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比干、关龙逢触怒暴君而死,毕竟无补于危亡。

    直言敢谏如魏征,也只是遇到唐太宗这样的皇帝才能善始善终。张良为人画策,人皆不知其意,只有刘邦一听就懂,所以张良感叹刘邦是天纵神明。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周游列国,弟子三千,真正能理解他的理想报负的恐怕也只有颜回、曾晳寥寥数人。

    ‘人实不易知’,这是人人都觉得无奈的难题。

    …………

    朝廷禁军被派到海市城围剿卫振衣,帝京空虚,这个时候在帝京起事确实成算很大。

    新文礼又是金顶、圆顶两位上人的亲传弟子,在金乌教位望极高,远非卫振衣可比。

    明钦辞别慎玉、洛玄音之后,便和洛咏言动身赶往帝京饕餮城。

    两人都是修行高手,脚力甚好。饕餮城离海市城也没有路程,但是金乌教在各郡起事,攻城掠地,势头颇猛。虽然缺少统一的部署,各自为战,也给罗刹朝廷造成很大压力。

    帝京是朝廷腹地,自然更是戒备森严。路北熊率领禁军离开后,留守兵马马上封锁四城,只许进入不许放出,饕餮城已经到了飞鸟难渡的地步。

    这两天,路北熊大破金乌教,夺回海市城。消息传回帝京,罗刹皇帝大喜过望,立即下旨褒奖路北熊,并命他尽快肃清金乌教余孽。

    洛咏言和明钦日夜赶路,希望赶在新文礼起事之前到达饕餮城。一是要抢先殷枭的信使,免得他在新文礼面前推卸责任,对卫振衣不利。二来是要在大举之中立些功劳,此番举事比在海市城要紧的多,功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可惜两人仍然来晚一步,先一日,宫中发生变乱,罗刹皇帝召回来镇压金乌教的三位将军发动兵变,囚禁了罗刹皇帝一家。

    罗刹国自从饕餮大帝亲政之后,开疆拓土,跨越忉利天、夜摩天和兜率天。历代罗刹皇帝继承饕餮大帝的遗志,穷兵黩武,百万大军戍守边境,苦不堪言。

    罗刹皇帝和三位将军约定期限,委派别的将领替代他们。结果到了预定期限,罗刹皇帝把这事忘记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