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道途-《月老志》

    竹林里搭着几间竹楼,月华如练,分外幽谧。ww.w.yan+kuai.c.om这本是门中前辈遗留下来的,云轻素性喜幽独,正好因利乘便了。

    修道之人多慕求长生,但这长生终究还有个尽极。有道是,‘上寿百二十,七十古来稀’,修炼到天人境可以延长一倍寿元,修为越高寿元增长各有差等。仙家若想长生久视,比之凡人的努力修持更半点少不得呢。

    竹楼的门是虚掩着的,楼中也甚是清简,没什么特异的陈设。谭凝紫搀着明钦到一张短榻上坐定,忧心忡忡的道:“你先歇息一下,我找找看师叔在不在这里。”

    云轻素神通不俗,几人在山顶缠斗多时,不该无所察觉才对,谭凝紫早疑心她没在竹楼,或者正修炼什么奇功秘技分身乏术也未可知。

    明钦盘坐起来调整内息,哪知奇经八脉好比干涸的水道,稍一牵引便觉得yankuai生疼,气海中空空如也,灵力早不知散往何处。他心头暗暗惊诧,不觉生出一身冷汗。

    “这熔金手竟然如此妖异,莫非已经将我的经脉破坏掉了不成?”

    …………

    其实武、道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从道法中推衍出来的。或者说,三界的一切法术追溯起来都是盘古神王开基,太元圣母造设的。

    武术中最负盛名的内家拳形意、太极、八卦都和道家大有关系或者径由道士所传,这‘内家’指的便是道家内养之术。武人修炼三重境界,明劲、暗劲、化劲,对应的便是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

    三界最近的一次大战要算‘三世之戈’,从唐尧、虞舜到夏禹和神庭以及龙、妖两族对抗数十年,三界万族全都元气大伤。其后玉帝重开天庭,从封神之战中收拢了许多截教门徒,天庭才稍稍有个样子。秦汉之际修炼成仙大多都是师徒传授,或者是仙家的后代子孙。凡人虽然希求仙道,但仙家对凡人却一向诸多避讳,连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帝王都不肯接引,何况是寻常百姓呢?

    葛洪在【抱朴子】中说炼金丹或者求接引都得备足黄金,所以他虽然怀携仙方,因为家贫才一直金丹难就。无怪凡人纷纷归于佛教,而一些谋财害命、另有用心的邪教也常能大行其道,因为这些教派门槛很低,‘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单诵佛号便能往生极乐,百姓当然乐于顺从了。

    数千年来仙界已是人满为患,凡间武人修至化劲的虽属凤毛麟角,但我神州广大,英才辈出,总数也必是十分可观的,可惜没有仙家接引,最后也只能老死江湖之间。

    仙界修道讲究是什么呢?一是五道、二是资历、三是灵宝。自古有竞争就要讲手段,论手段就得求利器,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上等的灵宝对修士的加成是相当可观的。

    像道祖太上老君,因在丹房里被孙悟空推了一跤,很多人疑心的他的修为不够高,这都是不明白三界的大势。单论道法的话,太上老君在四大天尊、八大主神中不是最差,但也肯定强不过皇天鸿钧和天皇帝俊这些人。

    而道家偏偏讲的就是柔弱善下,以弱为强,可谓是一矫四灵往古以来以力为威的风气,老君曾经九度转轮,代为帝王之师,所以他的道术又被称作帝王术,后世的法家、兵家都从中汲取甚多。

    况且老君有两路法门是独步仙界,无人能出其右的,一个是炼丹、一个是炼宝,有这两样本事还需要赤膊上阵吗?

    资历又叫作境界,也是修行中最重要的一环。武者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者也须书读百遍,博通五经。人非生而知之者,想要有所成就,这些功夫都是轻忽不得的。修行到一定程度接受天师的考核,获取一些天人、真人或者尚食师、尚行师的道箓,才能在仙界找一份职业,安身立命。

    大约在清平的时代,除非上位者贤明有为,很少有什么破格选优的机会,一般都是论资排辈,循例升迁。当然卖官鬻爵的还不在此列。

    至于五道又是修行途中最为要紧的,五道即:天、地、君、亲、师。盘古神王化生皇天、后土统御天地,太元圣母也传下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两个弟子,掌管道统。一个是天道,又叫阐教,一个是地道,又叫截教,神仙方术莫不由此而来。

    两教势均力敌,多有扞格,到了殷商末年便酿成了一场大战。后来太清老子综合两教的得失,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教义。传了几个弟子,孔子,杨朱。后来演变成九流十家。

    孔子致力于恢复周公的礼乐教化,极为推崇仁恕。仁,即是人人相亲。所以这个亲道,就是人道。孔子感于大道之难行,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为深切著明,于是删订鲁国的史书,作了一部《春秋》。《春秋》暗含着一种褒善黜恶的价值观,称作义法。

    后来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特别提倡义,申明义利之辩,动则说,‘王何必说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因为孔子是第一个将保存在王官中的学问教授给平民学生的,后来学者纷纷效仿,就有了一个师道,师道讲的就是义法。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十家中的小说家,古人以为稗家野史不入九流的,后来忽然声光大振,便是因为里面颇讲义法的缘故。

    至于君道是后来法家所宗,君道的好坏与百姓的生存关系特大,常常凌驾于亲、师之上而掩盖之,但五道的本质是各不相同的,亲道讲仁爱,师道讲义法,君道讲威、权,亲、师若能守道自存,则政治还能保持一个较好的局面,若是君道的威权无所顾忌,肆意摧折,那百姓的处境无疑是人间地狱了。

    五道一变而为九流十家,再变而为三千大道,虽不如佛教宣扬的八万四千法门那般广衍,也尽够恢宏了。但是真能一通百通,超凡入圣的却是屈指可数了。流俗常见的不过是资历修行,天资颖异的已是难得,坚忍不拔的更是少见,道途之仅尔,实也是勉强不得的。xh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