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单张图片中的总像素固定,体积大概1gb,拍照范围越广,单个像素表示的范围就越大。” “而我们需要聚焦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传递控制指令,控制这颗部署在月球的考察卫星完成对焦过程,最大精准度,可以达到一个像素表示一厘米的程度。”温自强快速介绍道。 “一个像素表示一厘米。”程翔点点头,“这个精准度,算是当前航天科技领域中世界一流了。” 温自强点头:“我国在航天领域,能做到如今这种程度,非常不易,老一辈的航天人,那时候是拿着算盘,对轨道进行分析和数据验算。” 程翔表示同意,自从发现火星文明后,程翔刻意去补充了航天这方面的知识,对于祖国航天人的奋斗史,敬重不已。 要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从落后几十年,到追上世界一流,是多么的不容易。 大家智慧相仿,华国当时各方面硬实力都差世界一流不止一个档次,但是,航天人却硬生生在这样一个恶劣到极点的环境里,迎头追赶了上去。 这已经不是勤奋两个字可以概括的,这绝对是用生命在拼才能得到的结果。 五分钟后眨眼过去了。 控制中心大厅内,同步响起了航天中心的操作指令,“月兔号,准备开始变轨。” “开始最后一次参数检验!” “……参数验算成功!” “参数设置完毕!” “指令传输中……” “月兔号到达预定位置,开始变轨!” 同一时间,画面中,同时显示出了两幅画面。 “左边这副应该是即将变轨的卫星月兔号。” “右边这副,是另外一颗卫星月桂号监控月兔号的的图片!”温自强在一边解释道,温自强作为作战实验室的负责人,对信息的掌握非常高效。 “一个变轨,一个观察,想法不错。”程翔说道。 画面中,月兔号卫星打开了电离喷射器,变换轨道的机会是珍贵的。每一次变换轨道,都需要打开电喷引擎。 依靠高速喷射的电离气体,月兔号获得了变换轨道的动量。 而每一次喷射,就意味着自身少了一份质量。 太空中,物质用完了就没了,要补充,就只能从地球发射专门的补给飞行器和设备去补充。 不过专门去补充物质储备的代价实在太过高昂,一般来说,除非是有其他探月任务顺路,一般是不会去补充的。 “卫星探查方案是航天中心那边敲定的。” “制定方案的小组,对月球要塞的情况毫不知情,这样,才能最好隐藏我们对月球战争要塞已知的信息。” “这很专业。”程翔认可这样的安排。 “那必须得专业,现在但凡和月球相关的事情,一点都马虎不得。” “而且,根据国际航天中心救援协议,我们在这次救助行动中属于甲方,这次行动产生的全部费用由乙方支付,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支付一笔额外的劳务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