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翁婿对话-《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3/3)页

    辽南这一片年降水量在700~110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150~220天左右,还是比较适合种植紫花苜蓿的。”

    何平见赵海峰心里已经有了规划,高兴的说道:“那可太好了,看来我这个一一窍不通的点子还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这种紫花苜蓿现在可以播种吗?”

    赵海峰摇了摇头,“我理解你的急切,但客观规律要尊重。如果是华北、华东地区,还可以秋播,但我们这里是东北,即便是气候最宜人的辽南地带,冬季的极端气温也可能达到零下三十度,秋播草种成活率太低了,得不偿失。”

    何平闻言有些失望,但随即迅速调整好了心态,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能够种植苜蓿已经算是完成了他的目标。

    “其实苜蓿最适合的种植的地方还是我们的辽西一带、蒙内东部,如果能够在那里大规模种植的话,对增加农户的收入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蒙内现在有很多地方都有荒漠化的迹象,地方又不够重视。”

    赵海峰是蒙内人,作为农牧业的学者他自然是希望能够用所学造福家乡的。

    何平安慰道:“赵老师不要气馁,说不定过几年我们的苜蓿就种到蒙内去了。”

    “吹牛杯你是一套一套的。”背后想起的苍老声音把何平和赵海峰吓了一跳。

    “我说你能不能改改你这听墙根儿的毛病。”何平看着老队长挖苦道。

    “放你娘的屁,老子这是正大光明的听。”老队长骂了一句,又把目光转向赵海峰,“这位就是农学院的专家吧?”

    “这位是我们队长韩玉冈。”

    “这位是农学院的赵海峰老师,特意过来帮我们解决牧草种植问题的。”何平给双方介绍道。

    刚才赵海峰跟何平说的话,老队长听了一知半解,握手寒暄后,老队长又问起了种植牧草的可行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