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雒阳纸贵只为君-《赵云》


    第(2/3)页

    “不得不说,这赵子龙确实有些大条,凭什么战果四君子,他只是写了平原君。”

    “你说凭啥?赵云姓什么?平原君又姓什么?他对自己的先祖缅怀一下又如何?”

    “确实有些不像话,在诗句里面,他全部是用的与自己有关的人。伯喈君就不用说了,石经一事,他担得起。”

    “是啊,荀爽老先生号称荀氏八龙之一,从来没见他有啥像样的东西拿出手。”

    人只要一喝酒,平时不敢说的话,一股脑儿全部倒出来,荀家的一桌人脸色气得铁青。

    荀攸原以为自己在雒阳好几年,名声也渐渐闯了出来,就是太学士子们经常还有人来自己这里请教学问,想不到竟然在此处数落自家叔爷。

    “公达,你要做甚?”荀彧看到他要站起来,抬手止住:“是非功过,自有人去评述,何必在意这几个跳梁小丑?”

    “叔父,侄儿有些气不过。”荀攸重重地坐了下来,犹自鼻息粗重。

    “公达,难不成到了雒阳几年,有一点小成就,修身养性就不记得了?”荀谌也在一旁轻叱:“即便他老人家在这里,不过哈哈一笑,唾面自干。”

    大厅里的声音尽管有些嘈杂,阮瑀充耳不闻,依然在抑扬顿挫地念着:“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哈哈哈哈,好诗啊好诗啊!”他端起酒盅一饮而尽,旁边自有人给他把酒添满:“师弟之才,吾不如也。”

    “店家,拿纸墨来,吾得马上誊写,不然过一会儿这诗作不知道会被谁拿走。”

    对呀!经他这么一提醒,在座的纷纷要小二准备纸墨。

    赵家本身就以武立族,燕赵风味最开始的一批人,纯粹就是一些粗通文墨的莽汉,哪有多少人识字?

    随着赵家的渐渐崛起,特别是赵云横空出世后,燕赵风味慢慢转变了些风格,各地的建筑,往往参考当地文豪的建议。

    再怎么着,燕赵风味就一家酒肆,只不过规模稍微大一点,平时能准备三五套已经很不错了。

    阮瑀先拿到手,陈琳自然会要一套,荀家爷仨就是没有也要准备,那可是亲家。

    其他的,对不起,爱莫能助。起先不是一个个要刁难咱家公子吗?

    说起来这批士子们也很倒霉,一个个提前准备好了诗稿,还指望着赵云一到,纷纷亮出自己的诗作,杀他个措手不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