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秀是何等人物,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从青州境内卷起了十万大军。 整个青州里的乡绅地主一听刘秀成为了绿林军的首领,送钱的送钱,送粮的送粮。 连被刘升欺负的不敢露面的青州太守都主动送来贺礼,恭贺刘秀接手绿林军。 整个过程刘文静就在旁边看着,眼睛都看直了。 刘秀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青州这帮人如此对待。 更让刘文静不敢置信的事还在后面,刘秀一起兵奔着洛阳来。 所到之处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势如破竹。 从青州境内出来,大军一路西进。 过兖州,兖州太守直接大开城门,主动献城。 出了兖州,到郓州,郓州的表现更夸张,百姓们出城十里,箪食壶浆相迎。 出郓州,还没到曹州,曹州的官吏就已经在州境线上等着,一见到刘秀倒头就拜,说太守大人已经在城内等着,只等将军前来。 这一路上,可是让刘文静开了眼,从来没有想过,这打仗还有那么轻而易举的事。 心里想起梁俊对刘秀的重视,最开始还不以为然。 这穿越的皇帝多了去了,也没见梁俊对哪个那么上心,怎么就对刘秀这光武帝那么在意。 时至今日方才明白,这位大佬果然如梁俊所说,乃是上天眷顾之人。 直到来到虎牢关下,刘文静还有些恍惚,自己这一路上是怎么过来的? 其实刘文静这是身在此山中,有些当局者迷了。 固然刘秀的在青州周边的州郡之中确实很有威望,私下里也和不少乡绅士族关系很好。 可这并不是刘秀能够轻易穿州过府的全部原因。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刘秀是那么去长安城勤王的军队中,唯一一个旗帜鲜明,响应太子檄文的军队。 其他人全都抱着占便宜的心,怀里揣着两张檄文,态度暧昧。 到了长安城下,看清楚局势才亮明态度,支持联军还是支持太子。 刘秀这边一从青州出发,就暗地里派人到要经过的州郡里散布绿林军要支援太子的消息。 经过这些日子以来,雍州新政基本上已经传遍了整个炎朝境内。 别的不多说,光是种地不要缴租子,官府还有补偿这一条,就让所有的百姓对雍州心生向往。 至于说太子弄死了皇帝一事,大部分士族之人和百姓们是不相信的。 毕竟之前的梁俊很没有存在感,甚至不少敌对势力天天散布太子性子懦弱,是个看到血都能晕倒的废物。 时间一长,百姓们反倒觉得一个看到血都能晕倒的太子,一旦当了皇帝,肯定不会祸害人。 再加上同情弱者的普遍心理,梁俊的形象在百姓心中虽然并怎么正面,却反倒立起来一个懦弱受气的人设。 说这样一个人杀了皇帝,从根上就没人信。 更不说梁俊的檄文上写的可是六皇子秦王杀了皇帝。 秦王一直是个强势的人,这是四海皆知的事。 他又不是太子,想要杀皇帝上位,还是有很大的可能了。 但不管怎么说,其实整个炎朝的百姓们大部分并不在乎皇帝是谁杀死的。 毕竟他们连饭都快没得吃了,哪里有这个精力在乎这些。 几种原因糅合在一起,反倒是让梁俊在百姓们心里的印象比其他皇子都要高。 当然也从侧面证明了,土地改制这个大杀器,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打击腐朽阶级强有力的武器。 百姓们打知道了雍州改制之后,种地不交税还有钱,全都眼巴巴盼着太子登基,好让他们也能享受这种政策。 要是在寻常时候,百姓们就算再怎么心向太子,也不可能影响到官府的作为。 毕竟在地方上,真正有话语权的是地主乡绅阶层。 按理来说他们是反对梁俊的,对百姓有利的土地改制对他们则是灭顶之灾。 乡绅地主们反对,靠着他们统治百姓的官府自然也不会支持。 可今时不比往日。 联军和东宫发布檄文,广召天下诸侯聚集长安和洛阳。 整个炎朝的土匪强盗和地方上的豪强带着兵就往长安和洛阳赶。 兖州等地又是从东边到长安的必经之地。 整个青州境内,包括从青州到洛阳沿途这些个州郡,早就被各路豪强筛了一遍又一遍。 再加上洛阳这一个月的时间聚集了百万之众,每日消耗的粮食那是天文数字。 靠着城内的积攒早就饿死了,因此梁植下了军令,让周围州郡运送粮食到洛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