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支书的儿女,早就在县里买了房子定居了,家里只剩他跟他老伴儿两人。条件相对还可以,几间白墙青瓦的平房,院子也是水泥地,打扫得很干净整洁。 屋前屋后种满了果树,栽满了萝卜青菜,还没回窝的鸡群,正在悠闲地吃着菜叶。 “小余,快来屋里,外面冷!” “好。” 余真走进堂屋,发现屋里开着电暖气,墙上的液晶电视正在放着新闻。 刘支书、张会计、申主任和老吴,正坐在沙发上,一边磕瓜子,一边看着电视,而不远处的厨房里,传来了他老伴炒菜的声音。 余真把手里的袋子放在茶几上:“刘叔,我给你带了点茶叶。” “看你还这么客气干什么,走走,去吃饭!” 几个人围着一张老式的八仙桌坐下,桌上已经摆上了不少菜。 凉拌猪耳朵、凉拌菠菜粉条、油炸花生米、怪味蚕豆、红澄澄的腊肉、香肠、蒸腊鸡、五香肚条…… 刘支书的老伴儿,还在不停地往桌上端热菜。 炒猪肝、木耳芹菜肉片、蒜薹炒肉、泡椒鸡杂、土豆烧鸡、豌豆苗猪血汤…… 每个盘子都装得满满的,桌子也快挤不下,几乎连放碗筷的地方都没了。 “小余,来,吃菜,”刘支书道,“农村跟城里没法比,没什么菜,随便点。” 余真只得点头说是,“客气了。” “对了,你看我这记性,”刚拿起筷子,刘支书又放下,转身从身后拎起一个白色的塑料桶,“小吴,你后边的架子上有杯子。” 一看这架势,是要喝酒的节奏? 而且还是传说中,小酒坊酿造的土味白酒! 余真老家也是农村的,他可是知道这种酒有多厉害,更知道蜀地老百姓有多喜欢喝这种酒。 一般情况下,四十几度是用来漱口的,五十多度算正常,六十几度的“干酒”才是最畅销的。 因为够劲啊。 当然,喝得也不多,喝酒用的杯子,也是那种二三钱的牛眼杯。 以前他是看到这种散酒就打退堂鼓,不过今天他却没有推辞。 怎么也是洗过髓的人了,喝一小杯应该没事。 刘支书给大家把酒倒满,然后众人举杯,每个人都只是抿了一小口。 果不其然,哪怕只喝了一点点,嘴里也是火辣辣的,就像有一条火蛇顺着喉咙往肚子里滚。 不过喝下去之后,很快他就感受到一股暖意,从胃部开始向全身扩散,感觉很是舒服。 而且嘴里也几乎没有不舒服,反而带着一丝淡淡的回甘。 这比他记忆里的散装白酒,高出了好几个层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