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救人-《大明的脊梁》
第(2/3)页
只不过众人都没注意到一旁的李嫣然居然也死死的盯着杨铭,仿佛也想其口中道出答案一般。
对于李秀才的心思杨铭自然知晓,意思便是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当下再次一躬才道:“夫正其位,瞬而无为也!此乃卫灵公篇之圣人答也!”
奇才!
这便是奇才!
李秀才如同喝了仙酿一边不住的摸这少许的胡须。别看杨铭不过短短几个字,而其中的内涵在场数人中也就那么寥寥二三人而已,他自己是其中一人,杨铭是其中一人,而第三人.....
卫灵公篇其实并不难,但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不仅知晓还读懂了其中的意思那便不是一般的学童了。
要知道《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共计二十篇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辩,侃侃而谈。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其中不仅包含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也有其教授弟子的语录,上到治理国家下到安抚黎民面面俱到从而更有半步论语治天下之美誉。
但凡士子,皆以为论语为母本从而研习其精以乃至于衍生出各种版本的学派。
只是这不同的学派虽说是各有观点,但万变者也仅仅只是根据各家的思想来诠释论语的含义罢了!现如今乃是嘉靖登上大宝,心学尚为成封依然是理学的天下,杨铭这回答正符合理学根本即便是李大秀才也恐有不及之感。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李秀才完全不给杨铭喘息的机会,略一思索又是一道题目飞快的问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