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选臣,臣亦择君-《隋末之万钧之势》


    第(1/3)页

    滚滚车轮驶过渭水桥,长安城内的喧嚣声已经被抛在身后。

    此情此景,马周本想做首诗,可是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应景的句子。

    唯一可能前来送他的王玄策并没有出现,今天城内举行抡才大典,王玄策领到了一个“端茶递水”的差事,所以昨晚就已经向他表示了歉意。

    像“端茶递水”这种差事,国子监的学生可不屑去做,哪怕给钱他们也不会去。

    王玄策接到这差事却高兴的不得了,据王玄策说,崇文院有不少类似的“勤工俭学”项目,是皇宫里头那位亲自拍板决定的。

    马周真想不通,皇上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难道真是天神下凡?

    呼!

    马周端起酒壶,又往嘴里灌了一口。

    他是好酒之人,以前几乎是无酒不欢,可是最近,这酒喝到肚子里,越来越不是个滋味了。

    这一次离开长安,马周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

    或者,是以怎样的一个身份回来。

    胜利者?亦或囚徒?

    燕王世子的老师,呵呵!燕王现在连世子是谁还没定下来。

    这些日子马周算是看明白了,自打那一次他向皇上提出三条建议后,事实上皇上就将他的名字放到了另外一个册子里。当然,这都是他的猜测,通过皇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猜测应该是准确的。

    一般这个小册子上的人,都是那种有才华,但人品不怎么样的人。

    意思就是,可用,可不用,如果要用一定要慎重。

    一开始马周想不通啊!

    可是随着公孙哲当上工部侍郎,后又被册封为科学院院士,他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建议正好撞枪口上了。

    冷落了他好些天的颜师古特意让人请他过去说话,希望他站出来反对皇上成立“五院”。

    被他果断拒绝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彻底得罪了以颜师古为首的那一群“清流”。

    不过说真的,马周真不觉得颜师古是“清流”,相比之下,丞相魏征才更像“清流”中的典范。

    可惜,他是一步错,步步错。

    他向魏征和李纲家投递过拜贴,但对方都没有收,门房客客气气登记了他的名字,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反而是王玄策,经常被请去叙话,偶尔还会被召进皇宫,这段时间获得的赏赐已经够在长安盘下一座宅院的了。

    王玄策已经将母亲接了过来,听说这两天还在张罗着亲事……

    昨晚王玄策过来,和马周聊了很长时间,隐隐向他透露了一些事情。

    皇上对他还是很欣赏的,并且肯定了他的才华。

    但王玄策同时还向他透露,皇上觉得他还不够成熟,人云亦云。

    皇上还让王玄策告诫他,不要和那些拿着半本论语就想治天下的士子学,多出去走走,亲眼看看这个世界……

    就以马周反对册封工匠爵位一事来说。

    如果是那些世家子弟站出来反对还情有可原,毕竟出身在那摆着,世家子弟不太可能真正体会到底层百姓的艰苦,习惯了高高在上,所以养成了自大,傲慢的性格。

    可是马周不一样,他作为寒门子弟,是吃过苦的,结果读了几年圣贤书,就开始看不起低层百姓了,这还得了?

    其实马周有点委屈,他的本意并非是完全针对那些工匠的。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肯定不会那么说。

    也怪他见识浅薄,因为他接触到的一些文人士子们,向他传递了错误的讯息,以至于他以为皇上封赏的那些工匠纯粹出于私心。

    他真正要反对的是皇上因私废公,凭个人喜好,提拔那些只会取悦皇上,于国于民没有任何益处的幸臣。

    可他在向皇上提建议的时候,忽略了士子中也有蛀虫,不配窃居高位的事实。

    他本意是为了避免树敌太多,却不成想,他挑选的典型,恰恰抽到了皇上的脸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