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两套方案-《隋末之万钧之势》
第(3/3)页
迁都,往哪迁?
李唐现在根本不具备迁都的条件,上一次逃离长安的时候,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随,那是因为李唐在当时具备一定的凝聚力,同时大家对姜万钧也不了解。
更何况晋阳已经被秦王拿下,距离又不是太远,唐皇许诺了一些好处,再加上有外敌逼迫,多种因素结合到了一起,才有那一次“迁都”。
第二次迁都,从晋阳到洛阳,那属于人往高处走,民心所向,自然会非常顺利。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人心涣散,凝聚力快到临界点,再低一些就要崩塌了。
而且往哪逃也是一个大问题,洛阳都守不住,逃到哪去能行?
去江都,是打算步杨广后尘吗?
去涿郡,那可是一千五百多里路,路上又不太平,半路人非都能跑光不可,“迁都”之名是无法掩盖“逃亡”之实的。
在杜如晦看来,若真要迁都,还不如干脆接受宁皇的封赏,去草原当草原王算了。
当然,杜如晦肯定不会说得那么直白,他总要顾及李世民的面子的。
杜如晦为李世民提供两套解决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向皇帝服软,争取救出房玄龄和尉迟敬德,然后装聋作哑,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除非皇上同意换太子。
口头上的不行,要昭告天下。
没有册立太子的诏书,李世民拒不回洛阳,一直拖下去,皇上迟早要妥协。
第二套方案是,立即返回洛阳,一切都按照皇上的意思办,尽收天下之心,然后缓缓图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