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浑水-《水浒新秩序》


    第(3/3)页

    张琳再次玩了个漂亮的“暗渡陈仓”。

    他先遣千余老弱羸卒以作疑兵,据河对岸扎营,与叛军对峙,每日演练渡河。

    暗地里却以精骑千人返身沈州,悄无声息的渡了河。

    叛军连番被牵着鼻子走,一路疲于奔波,仓促迎战。

    旬日间,两军接战三十余场,叛军士气低迷,越战越不利,只得退保辽阳府。

    张琳驱兵至辽阳城五里处,隔太子河立寨两座。

    随即,遣人进城招抚。

    至此时,高永昌如何敢投降?

    果断的砍了辽军使者。

    这一阶段,半路出家的张琳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天赋。

    无论是练兵,还是防守,抑或进攻,都可圈可点。

    若能保持这种状态,彻底平灭高永昌叛军,也不失为一段传奇佳话。

    但连战连胜的张琳也许是用计用上了瘾。

    也可能是辽国国内形势不容乐观,又有金国大军在侧,大战不敢拖延。

    得知高永昌拒绝投降后,张琳决定玩一出“破釜沉舟”。

    当晚,他便命令大军准备五日干粮,渡过太子河,一举攻破辽阳城。

    第二日,张琳令安德州义军为先锋,渡河后抢占前沿阵地,再接引大军一起渡河。

    先锋才渡部分人马,埋伏于不远处树林的叛军铁骑五百突然杀出。

    义军遭受重创,仓惶回撤,大军只得退保旧寨。

    河路再次叛军阻断,整整三日不得渡。

    后方的粮食也送不上来,辽军干粮即将吃完,军心不稳。

    张琳考虑再三,打算先回军沈州,再徐图后举。

    夜间移寨时,毫无意外地遭到叛军骑兵尾袭。

    辽军阵型大乱,争相奔逃。

    最终,一场有组织的撤退变成了无组织赛跑。

    强壮者跑得快,得以入城;跑得慢的老幼不是被杀,就是被抓。

    经此败,大辽和大元双方的攻守再次易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