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幻灭?梦圆-《水浒新秩序》


    第(2/3)页

    还是不对!施耐庵根本就没编这些故事!

    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和众多的民间话本,他只不过是把这些故事整理和再加工,以其生花妙笔,使普通的民间故事成为了真正的经典。

    都怪施耐庵!为什么要把人物简单脸谱化?为什么把打仗变成斗阵、斗将、斗法这样的儿戏?为什么要在书中穿插神神鬼鬼的故事?为什么……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施耐庵所处的年代是什么时候?当时的娱乐市场多么低端!而他为了书能够流传,最初设定的目标人群,就是绝大部分没读过书的普通百姓。

    不这样写,难道写真实的梁山故事?

    北宋徽宗时期,政和年间,梁山泊确实有渔盗500人,因官府封锁,匮粮投降,被知郓州的蔡居厚所杀。宣和年间,宋江带着一伙人起事,大概是在梁山待过一段时间,实在混不下去,不得不转进他地,后来,被张叔夜几乎临时招募的千余人打败,投降,然后,还打了方腊。再然后?一帮被招安的草寇流贼而已,哪还有那么多然后?

    这样真实的故事,寡淡而无味,普通百姓谁愿意听?谁愿意传?

    好了,再次回到原点,我的水浒梦莫非也只能遵循前辈们的足迹,接着用那些早就用烂了的套路和情节?

    还是要怪施耐庵,干嘛要把水浒塑造得这么经典,让人一看到这两字,就想起“风雪山神庙”“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耳熟能详的故事?

    等等!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

    为了扬名,争夺XX文学奖?还是为了得利,获得起点白金稿酬?

    都不是,施耐庵是谁,大文豪?

    又不对,这只是后人给他的标签。

    其身份首先是有抱负的文人,他给元朝当过官,也造过反,还当过张士诚的军师。

    张士诚欲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乃弃之而去。

    后来,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并且一统天下,屡次征辟,施耐庵皆不应。

    这样的有抱负重气节能坚守的人,会闲着无聊,写本只是打打杀杀的小说消遣?

    施氏水浒如其说是梁山故事,不如说是他在那个混乱年代入世、抗争乃至失败后的反思与迷茫。

    施耐庵终其一生,找到了他自己的“水浒”吗?答案恐怕无人知晓。

    施老先生真是为了作品顺利流传,就迎合大众,写出非常俗套的故事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