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秋香报喜-《武唐仙》


    第(1/3)页

    几人一路寒喧中,回到了宫里,分宾主落坐,李弘这才问道:“诸葛先生怎有空来朕的大唐?”

    诸葛亮微微笑道:“是为炀帝而来。”

    “哦?”

    李弘现出讶异之色。

    萧业却是若有所思。

    炀帝虽然是公认的昏君,与桀纣,周幽并称,但是炀帝对儒家的贡献非常大,文帝开科举,炀帝允投牒自进,这是科举的基础,也是与察举制的最大区别。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科举于大唐兴旺,文帝炀帝父子功不可没。

    炀帝又于大业五年下诏: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也就是说,曲阜孔家的地位,源于炀帝。

    而且炀帝重视藏书,在位的近二十年间,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又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

    因此站在儒家的立场,炀帝有大功,平时碍于炀帝名声太臭,儒家也不好帮他什么,这次自己帮炀帝翻案,儒家或许觉得有了还人情的机会?

    现在的问题,怎会这样巧?

    难道文昌帝君算无遗策?

    诸葛亮似是猜出了萧业的心思,笑道:“萧郎此次前来,动静极大,连帝君都有所感应,借此推算出是为炀帝正名而来,故遣我过来看看,可有帮上忙之处。”

    冥府儒家,等于是萧业的娘家,于是萧业把来龙去脉道出。

    “原来如此……”

    诸葛亮捋着稀疏的胡须,沉吟道:“请恕亮直言,陛下有隐忧在身,切不可沾染上麻烦,于太庙显迹并非上策,不如玄成兄将炀帝传纪修改过后,由亮拿回儒门,请帝君降诏,于文庙显形。”

    “如此甚好,业谢过先生!”

    萧业大喜施礼。

    显然,自己考虑的没有诸葛亮全面,由太庙为炀帝翻案,极有可能被李隆基一系拿住口实,对父皇不利,毕竟炀帝昏暴是全天下的共识,你为炀帝翻案,你想做什么?是不是他的同路人?

    而儒家不同,儒家是权威机构,与佛道并列,文昌帝君在儒生中具有无上权威,由文昌帝君出面,自是最好不过。

    而且文庙天下处处皆是,可起轰动效应,而太庙只在长安,即便显了圣,也要宣扬出去,还未必会有效果。

    魏征当场修改,删去了隋书中有关炀帝杀父调戏小妈的小作文,诸葛亮收起后,告辞离去,魏征也随即告退。

    萧业、巧娘与张玉则多住了一晚。

    次日一早,一家人用过早餐之后,裴后知道萧业要走了,依然不舍道:“业儿,娘知道你在人间事情多,但有空记得常回来啊。”

    “诶~~”

    李弘挥挥手道:“他是活人,咱们是冢中枯骨,常来有什么好,只会平白沾染阴气,折了气运,有这心就够了。”

    “哎~~”

    裴后幽幽叹了口气道:“是娘想的差了,母后与李隆基都不是易与之辈,回去小心点。”

    萧业很想说,自己有中阴身,可以让中阴身随时来,但是他对父母,始终有一种心理层面上的隔阂,并不能享受到天伦之乐,毕竟他穿越的时候,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