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的快,去的也快!-《沐春风》


    第(3/3)页

    答案在宋如沐的意料之中,都是以往与宋翰来往亲密的几个人,其中宋如沐比较熟的有蓝晴的父亲与白若水的祖父,可如此做法妥当吗?真的是在帮宋翰吗?

    宋如沐在暗惊的同时不禁自问,现在的问题明显是,皇帝通过她与陆翊轩的婚事,认为宋翰已有派系之争的念头,如果此时御史台的几位大人再联名上书,会不会给宋翰的事情雪上加霜?

    好在现在陆府已经退亲,宋翰参与派系之争的嫌疑无形中消除。剩下原本安插在宋翰身上的罪名,其实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尤其宋翰还是被冤枉的。宋如沐又想到,通观现在这位皇帝的一生,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与亮点,唯一的亮点就是亲自提拔了宋翰,让愈演愈烈的两派之争得到了缓解。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帝王,忍心在自己最后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将他政治生涯中唯一的亮点抹杀掉吗?而支持宋如沐这些观点的理由是皇甫天佑送出来的消息,以及宋翰虽然于昨天晚上下狱,但御史府却在事隔一天一夜之后,还没收到任何消息,就代表皇帝确实还在犹豫之中。

    听宋如沐将心中想法说出,奔波一天的宋念之深有戚戚然,也明白这事正如同姐姐宋如沐说的越是低调越好。如果闹起来,那就是将皇帝逼上了梁山,除非她们能在短时间内拿出证明宋翰清白的铁证。可证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宋翰当年确实因为分摊到头上的份子钱,向富阳乡绅们借了银子,用这借来的银子使百姓们熬过了秋收的日子。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宋念之连夜去拜见各位御史台的大人,恳请几位想要为宋翰出头的大人再等几日,因为一切事情都还在观望之中。

    而之后事情的发展趋势,果然是被慢慢压了下去。就连叫嚣最积极的楚国丈也慢慢没了声音,只有几个不大不小不识趣的官儿,平时因自己曾吃过宋翰的参奏,而心怀鬼胎的就宋翰一事想拆御史台的台,却都被皇帝一一驳回。

    当某种利益被满足,某种平衡被继续保持后,政治风暴也就变得如同夏日的雷阵雨一般,来的快,去的也快!

    这不当陆翊轩与七公主即将小定,满大街都是陆公府即将迎娶公主的消息时,自从那日过后,便与宋念之两人在府中不再出府的宋如沐,接到门房来报说宋翰回来了。

    宋如沐与宋念之两厢对望一眼,都发现了对方眼中的欣喜之色。


    第(3/3)页